文/島國觀察室
導言
2025 年 8 月 25 日,美國現任總統川普在白宮接見南韓新任總統李在明時,突然拋出「希望今年再次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會面」的言論 。這番話立即在國際間引發討論。對許多人來說,川普的外交風格一向戲劇化、出人意表,但背後往往有更深層的政治與戰略意圖。回顧 2018–2019 年三次「川金會」,雖然在全球掀起媒體轟動,卻未帶來實質的去核化或和平協議 。如今川普再度拋出相同議題,是否僅是政治表演?抑或是在國際大棋局中,另有深意?

本文將以「川普正在下什麼棋」為核心問題,先從國際面向分析其外交傳統與策略,再延伸至北韓軍援俄羅斯、中朝裂縫與美中對抗的脈絡,最後轉向台灣,檢視當大國外交高度政治化時,台灣應如何自處。
一、川普的外交劇場化傳統
川普在 2018 年與 2019 年先後於新加坡、河內及板門店舉行的三場「川金會」,是近代美國外交史上最具戲劇性的時刻之一 。他與金正恩握手、跨越三八線的畫面,成為全球媒體的焦點。然而,這些會面留下的主要是影像與政治效應,而非實質的外交成果。

對川普而言,外交從來不是單純追求「結果」,而是「表演」與「品牌」的一部分。他強調「只有我能解決」的強人形象,將外交舞台化為競選秀的一環。如今以「現任總統」身分再提川金會,不僅是延續個人風格,更是為了凸顯與拜登/哈里斯政府截然不同的路線 。這種差異化,有助於川普在國內政治上製造聲量,對外則傳遞出「美國政策會因總統而劇烈變動」的訊息。
二、烏俄戰爭的「邊緣化」處理
川普對烏俄戰爭的態度,一直以來都是曖昧而模糊的。他聲稱「能在 24 小時內結束戰爭」,卻始終未提出具體方案 。這種模糊並非無心,而是刻意的「戰略懸置」。川普的目標並非真正結束戰爭,而是將其控制在「不至於失控、也不會完全停火」的狀態。

這樣的戰爭態勢對美國最有利:俄羅斯因戰事持續而陷入消耗,歐洲安全壓力升高但仍須依賴美國,而華府則可將更多戰略資源轉向印太 。
三、北韓軍援俄羅斯與新的地緣關係
2023 年以來,多方情報與報導揭露,北韓透過海運與鐵路大規模向俄羅斯提供砲彈、火箭與戰術飛彈,用於烏克蘭戰場 。這使北韓獲得了俄羅斯更積極的外交庇護與經濟補給,也讓平壤在國際上的孤立程度相對減輕 。

然而,這樣的「俄朝靠攏」卻讓北京陷入尷尬。中國長期以來是北韓最主要的支持者,但如今平壤與莫斯科建立起更緊密的軍事合作,北京對北韓的唯一控制力受到挑戰 。金正恩藉此在中俄之間「兩頭下注」,增加談判籌碼。對美國而言,這正是一個可趁之機:若能重啟與北韓的直接對話,不僅能削弱中國的影響,還能在戰略上將俄羅斯、北韓與中國的三角關係複雜化。
四、中朝裂縫與川普的「破局棋子」
川普在李在明訪美期間突然提出「川金會再版」,實際上正是看準了中朝關係的不穩定。對北京而言,北韓既是緩衝國,也是「難以控制的盟友」。金正恩一旦有更多外交選項,中國的壓力就會增加 。

這裡,「川金會」不再是單純的無核化談判,而是一枚「破局棋子」。川普藉此牽制中國,迫使北京在中美競爭中分心東北亞。若中國選擇強化對北韓的援助,則可能與俄羅斯形成更緊密的軍事供應鏈 ;若中國選擇觀望,則可能讓平壤利用「美國選項」增加自主性。無論如何,美國都握有議題主導權。
五、圍堵中國:川普的戰略核心
正如明居正教授所言,川普外交的核心從來不在烏俄戰爭,而是集中於「圍堵中國」 。烏俄戰爭只是「邊緣戰場」,北韓則是「戰術棋子」,中國才是「戰略核心」。

川普的做法是營造「不確定性」:不急於結束戰爭,也不急於解決核武問題,而是讓美國保持「開關控制權」。對俄羅斯,他握有制裁與談判的開關;對北韓,他握有「會談或孤立」的開關;對中國,他要製造「周邊國家無一能完全信賴北京」的局面。這樣的多層次操作,使美國始終是局勢中不可或缺的定錨者,而中國則被迫在不穩定中分散資源 。
六、南韓與東北亞盟友的困境
李在明作為南韓新任總統,首度訪美的目標原本是強化美韓同盟、爭取更多安全與經濟合作。然而,川普一句「我想再見金正恩」,立即搶走全部媒體焦點,讓首爾陷入尷尬 。

這也突顯了東北亞盟友的困境:日本、南韓都希望美國政策具有一致性,但川普的「個人化外交」卻讓整個安全架構變得更加難以預測 。盟友們雖然仍需依賴華府,卻也開始懷疑美國的長期承諾是否穩固。這種「制度化不足、戲劇化過度」的外交風格,正是川普時代東亞安全的最大不確定性。
七、台灣的觀察與啟示
對台灣而言,川普的操作帶來兩個重要啟示。第一,美國外交可能因領導人性格而劇烈搖擺。如果美國對北韓政策能在制裁與對話之間迅速轉換,那麼美國對台政策是否也可能因政治操作而出現意外轉折?這提醒台灣,不能僅依賴美國的口頭承諾,而必須強化自主防衛 。

第二,台灣應從「棋子」轉為「棋手」。川普將北韓當作「破局棋子」,同樣的邏輯也可能套用在台灣身上。唯有強化後備制度、民防演練與科技自主,才能避免成為大國政治秀中的犧牲品 。台灣需要的不只是「被保護的角色」,而是能夠在區域安全格局中扮演主動的參與者。
八、結論:川普的棋與台灣的局
川普正在下的棋,不是為了結束戰爭,而是為了維持一種「可控的不確定」。烏俄戰爭被邊緣化、北韓成為破局棋子,而中國是被鎖定的核心對手。在這盤棋裡,美國掌握火力開關,盟友被迫隨之調整。
對台灣而言,這是一個警訊。當大國外交日益政治化、個人化,任何承諾都可能因領導人思維而瞬間改變。台灣不能將命運寄託於大國善意,而必須在不確定中建立自己的確定——透過國防改革、社會韌性與國際連結,確保即使棋局動盪,也能在其中存活。
參考資料
- Reuters. (2025, August 25). Trump says he wants meeting with North Korea’s Kim as Lee visits White House. Reuters.
- Financial Times. (2025, August 25). FirstFT: Trump floats another summit with Kim Jong Un as he meets South Korea’s president. FT.
- Times of India. (2025, August 25). Trump: Putin won’t meet Zelenskyy as he ‘does not like him’; eyes Kim Jong Un meeting. Times of India.
- Cha, V. D., & Katz, A. (2023). The Future of US–North Korea Relations: Stalled Denuclearization and Policy Options.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Report.
- Snyder, S. (2022). South Korea at the Crossroads: Autonomy and Alliance in an Era of Rival Powers.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 明居正. (2023). 國際大局與台灣的未來. 台北:遠見天下文化。
- BBC News. (2024, November 3). North Korea sends artillery shells to Russia, US says. BBC.
- Washington Post. (2024, October 12). North Korea supplying Russia with weapons for Ukraine war, White House says. Washington Post.
- Smith, S. (2023). North Korea and Russia: An Emerging Military Axis.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CSIS).
- Shambaugh, D. (2024). China and North Korea: Strategic Uncertainty in the Xi-Kim Era. Brookings Institution Report.
- Haass, R. (2020). The World: A Brief Introduction. Penguin Press.
- Brands, H. (2023). The Twilight Struggle: What the Cold War Teaches Us about Great-Power Rivalry Today. Yale University Press.
- Global Taiwan Institute. (2023). Taiwan’s Defense Transformation: Civil Defense and Resilience in a New Era. GTI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