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簡介
2024年9月29日,14:30所演出的《桃花謎》,由郎祖筠導演,春美歌劇團郭春美、吳承恩、簡嘉誼及孫凱琳領銜主演,在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歌劇院上演。劇情主要描寫一個具有陰柔氣質的男孩陶春華,對他的青梅竹馬韓沖有著愛慕之心,卻無法被接受的故事。從小,韓沖便保護著常受人欺負的陶春華,使陶春華對韓沖產生情愛。過幾年,韓沖從錦衣衛引退後,與他在客棧再度相遇,卻來不及敘舊便被國舅的手下凌虐致死。韓沖與陶春華的妻子李湘雲產生情愫,這令陶春華深感怨恨。女道士段天娥為了報韓沖滅門之仇,決定毀壞他剛得到,與李湘雲相守的幸福,於是她利用陶春華的怨恨,讓他變成有形體的存在。陶春華由於執念太過強大,變成了女性花妖。然而,即使她變成了女性,韓沖仍然無法愛上她,只希望來生能夠相愛。
關於劇情寓意
《桃花謎》是一部關於同性戀愛處境的歌仔戲。儘管情節是以古代的時空背景為依據(可能是明朝),但傳達的議題卻是在那個時代無法輕易被明說的。陶春華自幼即有較具陰柔特質的表現,也對韓沖有愛慕之心,但卻無法明說。他長大後還得在客棧內表演才能表現自己所喜愛的樣貌,卻也因為這種樣貌,讓國舅誤解其為女性。國舅受到眾人恥笑而感到惱羞,便在羞辱陶春華後命人毒打他並把他丟進深井內。對於同性的情愛,絕非當代才有的性傾向,而至今雖然有更開放的討論空間,歧視仍然存在這個社會上,以各種形式發生。筆者認為,這部作品以古代場景與情節呈現同性戀者處境,表達歧視並非當它浮出檯面時才出現的觀念。
另一方面,韓沖對陶春華僅是兄弟之情,但對李湘雲卻有愛慕之心。陶春華在一旁,只能遠觀、不能干涉,因此他感到非常嫉妒與怨恨,甚至變作花妖再次出現他們面前。當他發現他根本無法得到韓沖的心時,他卻想殺死他。為何原本純粹的愛戀,變成這副模樣?韓沖所展現對陶春華的兄弟情,以及陶春華的執念都告訴我們,別太過執著於無法勉強的愛情,否則可能讓自己與身邊的人深受折磨。愛情就應該留在最美的剎那。
對於他人的性傾向,我們沒有理由認為有什麼奇怪之處;對於自己的愛,我們也沒有理由要求他人非得接受不可。如此,愛才是充滿同理、包容的情感。
關於物件與佈景
《桃花謎》中的情節有大部分發生在桃花塢當中,因此舞台上與物件選擇上有許多與桃花有關,而且使用多種媒材來呈現。首先,舞台前緣有「棵」大型的桃樹「板」,而在舞台中間也有一棵較小的桃樹。配合著柔和的粉色燈光照射,以及時不時掉落的桃花花瓣,筆者能夠感受到佈景所營造出關於戀愛主題的意象。舞台後方的螢幕,則呈現出大環境的模樣。色調的轉變,也讓筆者預期接下來劇情的可能發展。
再者,陶春華在送別韓沖前往錦衣衛時,摘下小桃樹上的桃花枝作為信物,以及送他一個護身符,而這兩樣物件貫串整部戲。韓沖與陶春華在酒店相認,即是因為桃花枝。韓沖始終都帶著桃花枝與護身符,而在最後韓沖與陶春華互相對抗時,變成引起陶春華情感衝突的原因。韓沖是如此掛記陶春華,但這樣的情感卻不是愛情。這讓筆者感受到他們的關係一路走來卻變調的衝擊感,以及對陶春華無限的不捨。
整部戲所充滿的桃花意象,不只營造戀愛與寄託的氛圍,也讓劇情有種整體的連貫性。
關於角色與演技
《桃花謎》的故事幾乎都圍繞在陶春華的身邊,因此在劇中能夠看見他多變的樣貌。陶春華一開始的身段應是以小生為主,只有在客棧演戲時才是作小旦的身段,但他的唱腔都是以「女性」比較常出現的為主(筆者不確定確切的名稱,請見諒)。他死後便以小旦的身段為主,而在化作花妖後,有更多以水袖展現柔韌姿態的表演。此外,陶春華的服裝也帶出鮮明的形象。一開始的服裝呈現出較淺、自然的顏色,象徵純真的心。被毒打後則全身是鮮紅的血漬。死後所著的白袍,與化成花妖的詭譎紅袍形成對比,表現出他積怨至深。陶春華的命運乖舛與情感更迭都一再考驗演員的實力。順帶一提,這位飾演陶春華的演員,原本是飾演國舅的演員。這兩個大相逕庭的角色,他都能夠駕馭。由此可見他的演技確實很深厚。
另一個值得一提的角色,是前方劇情簡介未曾提及的算命師西門丁。為何筆者無法一同提及這個角色?雖然他從劇初便出現,一直到劇終都不斷地出現,但筆者似乎無法將其放入主線故事的敘述中。換言之,他其實與韓沖、陶春華等人之間的衝突沒有什麼關係,但他的出現,卻讓整部戲變得靈活起來。他常有幽默的對白與動作,使得原本嚴肅、沉苦的情節多了一些亮點。而且他堅持為了他人幸福著想並幫忙的作為,讓我不知不覺升起敬畏之心。若是我,就不一定有這麼勇敢。雖然西門丁總是說他沒有膽,但能夠幫助他人找尋幸福、破除災厄,勢必需要勇氣。
不僅如此,所有演員的唱腔與氣勢都非常到位,應該柔和時柔和、應該強悍時強悍,讓我的心隨著旋律起起伏伏。專事打鬥的演員也展現出驚人的肢體能力。他們能夠不斷翻滾好幾圈,還能表演地板動作,令人嘖嘖稱奇。
關於臺(唱)詞與字幕
《桃花謎》的臺詞與唱詞中,增添不少較接近現代的用語,尤其是西門丁的臺詞與唱詞,而讓這部作品更具現代感。然而,如此的用語在以古代背景演出的歌仔戲中,是否反而讓歌仔戲的唱詞失去美感,或脫離這個背景下的氛圍呢?筆者認為,製作團隊或許是考量到年輕世代的觀賞者,無法全然接受較傳統的唱詞或用語,因此為了讓更多年輕觀賞者來看戲,他們才進行調整。這些用語並不會轉移觀賞者的注意力;相對地,它們穿插在緊張、嚴肅的情節之間,讓戲多了一份快活的氣氛。
另一方面,關於此部戲的字幕僅包含華語漢字字幕與英文字幕。筆者個人希望能夠增加臺語漢字字幕,畢竟這是一部以臺語發音為主的戲劇。如此或能增進觀賞者對於臺語真意的了解,以及歌仔戲的宣傳。此外,筆者實在不得不忽略字幕出現的時間錯誤率頗高。字幕的時機錯誤會產生「即時劇透」或「相見恨晚」的效果。前者是在演員尚未說話時,字幕即出現,則轉移觀賞者的注意力,亦可能讓戲劇的其他效果功虧一簣。後者是當觀賞者最需要字幕輔助時,它卻不在,卻到了稍後才出現。因此,字幕的配置仍然有挺多的進步空間。
總結
《桃花謎》是一部值得細細透過視覺、聽覺感受舞台佈景、角色身段與唱腔,以及靜靜透過包容與同理,感受角色的心境變化的歌仔戲。它著實從傳統的歌仔戲中,呈現值得我們思考的議題,也豐富我們的視聽體驗。
基本資料
《桃花謎》
演出|春美歌劇團
時間|2024/09/29 14:30
地點|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歌劇院
後記
這是筆者所寫的第一篇,算是劇評嗎?可能比較像心得,但筆者嘗試將它往評論的方向書寫。距今已經快一年了,現在看來實在有些害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