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股癌-Podcast-25.08.27
**QA部分。行情回檔時的處置股操作
*當許多強勢股被列入處置股時,處置期間交易量會大幅降低。*在低量環境中,少量成交就可能大幅影響價格,波動被放大。
*主力若前期已持有大量部位,不會選擇在量能不足時出貨,反而有強烈動機維持股價穩定。
*這種維持價格 的市場行為是後來才學到的經驗。
*背後還有更細緻的操作技巧,但難以完整解釋,早期看不懂朋友這種玩法,後來自己也進入這個市場,但過程中也錯過了一些標的。
**因不確定後續走勢而錯過如台達電、健策、台光電、智邦等學院派股票的回檔買點。
*操作無法每次都精準,關鍵是持續在大勝率的位置,保持節奏,不要因為單一失誤而all in 拼命,那是致命訊號。
*看好台達電的PowerRack解決方案,長期營收有爆發趨勢。
*4月時減碼判斷正確,但之後大漲段因沒槓桿未能跟上朋友的快速獲利。
*強調不要盲目模仿他人策略,必須找到屬於自己的方法,理解自己為什麼在此處操作,而不是模仿某人。
*強調節目定位為產業台,而非報牌台,因為產業研究才真正幫助投資人抱住趨勢賺錢。
**短線動能策略
*突破時通常會先買,但現在騙線多,需學會撐住,不要在第一根破底黑K急出。
*判斷依據偏重熱門題材、族群性與技術指標(如突破頸線、創新高),籌碼較少參考。
*初期操作時資金槓桿拉到250%是基本,融資全滿甚至加上股期。
**槓桿與ETF曝險
*拿100萬投資0050,與拿50萬投資0050正二,曝險理論上相似,但震盪行情下會有脫鉤。
*不認同 正二教、存股教 等固定派別,認為工具要靈活使用,因為市場是動態的。
*在特定情況下會用正二或金融股,但不會固定歸類為某一教派。
**市場槓桿與風險管理
*市場持續熱鬧,許多人槓桿打滿,股票期貨部位極重,甚至券商期貨發出要塞滿、買爆的通知。
*這不是新鮮事,歷史經驗顯示:當槓桿普遍拉滿,最後一定有人受傷,但時間點難以預測,可能還會再漲 50% 才出現受傷。
*重點在於即刻可執行的風險管理:部位開到 300–400%,就要接受大賺或大賠的結果;若部位小,即使回檔損失不大,卻會在市場大漲時感到痛苦。
**心理層面與操作心態
*投資的核心是與自己內心的心魔對抗,而不是與他人比較。
*當技能與產業知識到位後,難題在於如何在震盪時決定停損或續抱、在當下做出買或賣的抉擇。
*本波因成功掌握行情,心態健康,沒有因滿倉卻沒槓到而感到不適,反而身心輕鬆。
*沒有因獲利而過度貪婪,也沒有I want more的衝動,而是冷靜執行策略。
**操作策略與部位調整
*在處置股恐慌時敢於進場,而當市場轉為瘋狂搶買時,則選擇順勢出貨,藉機調節部位。
*前期因恐慌加碼,如今則適度降水位,調整持股。
*未來若再遇恐慌,不會像這次一樣立刻全力加碼,而是更保守應對,但依舊維持買方思維。
*不同修正時的判斷依賴當下條件,例如處置股數量、大盤型態、是否有大量右上角個股,以及是否有急跌造成與均線大幅脫離等。
**未來的操作展望
*若下一波回檔出現,將不再像這次般勇敢加碼,而是保守觀望。
*仍會維持偏多態度,因為市場中可見的機會愈來愈多。
**研調與市場氛圍
*近期市場流傳大量海外與核心研調報告,原本僅提供給訂閱客戶,卻快速外流,成為投資圈熱門話題。
*核心焦點圍繞材料升級:銅箔、玻纖布,以及未來可能取代的Q-glass。
*多家機構不論出錢買股或是投入研究,都聚焦於此,帶動整體市場狂熱。
**材料升級與供應鏈瓶頸
*板材升級驅動自NVIDIA需求,因大量使用安菲諾Flyover 線材導致良率問題。
*海外組裝良率低,甚至有觀點認為 老外手指粗,容易損壞零件、拖累產能。
*因此訊號傳輸逐漸往PCB內部設計,需要CCL從M7→M8→M9升級,同時帶動樹脂、銅箔、玻纖布提升。
*日東紡(玻纖布龍頭)近期股價拉回,因M9驗證普遍使用Q-glass,而Q-glass優勢在旭化成,導致市場快速輪動。
*目前玻纖布短期仍缺,Q-glass屬未來趨勢,因此同時持有日東紡與旭化成。
**AWS 點火與產業動能
*Amazon Titan伺服器啟動材料升級需求,帶動銅箔代工費持續兩個月上漲。
*本波材料狂潮可能延續,EPS的高峰推估在明後年才會出現,但股價將提前反應,類似2021年的ABF三雄。
*因此操作上不只看板材,還要尋找周邊受惠機會。
**替代方案與新機會
*若材料供應不足,部分ASIC廠可能改用alternative solution,例如:
-在主板加裝更多 Retimer(雖然 NVIDIA 減少使用)。
-提升交換器(Switch)、PCIe Switch(Astera Labs Scorpio)或未來 UA-Link。
*Astera Labs在NVIDIA對於retimer的需求下降的情況下,仍憑藉Scorpio PCIe Switch維持高估值,成為產業焦點。
*整體市場核心需求集中於Scale Up與Scale Out:
-NVIDIA優勢在NVLink,領先對手。
-其他廠商若搶不到材料,必須透過高速傳輸方案彌補差距。
**現階段操作難度高: 多數人預期大回檔,但始終未發生,導致反覆追高殺低,付出高昂震盪成本。
*買貴不是問題,買錯才是致命。判斷力在於是否看出產業趨勢,如電動車與AI。
*策略為先卡位,再逢回加碼:
即使股價高檔,只要看好未來也先建立部位。
*高速傳輸題材(Switch、PCIe Switch、UA-Link)具長線想像空間,雖然獎落誰家未定,也可以採全都要的布局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