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七月,許多人熟知它為「鬼月」,但在佛教信仰中,這段時節卻是修行與慈悲最濃厚的月份。許多寺院會舉辦梁皇寶懺法會,透過懺悔、誦經與供養,來超度祖先、拔濟冤親債主,為在世與往生的眾生祈福。這些法會不是為了製造恐懼,而是一份慈悲的實踐——提醒我們不要忘記生命的根源,不要忘記感恩,不要忘記修正自己的心念。
今天中午,我走進佛寺的法堂,看到一排排的信眾,認真持誦、雙手合十,跟隨著木魚聲、鐘聲,在莊嚴的經聲中,將心安住於法會當下。每一張專注的臉龐,不論老少,都像在訴說著:「我願意為祖先、為家人,也為自己,種下一份清淨與安樂的因。」
看著這些畫面,我的心也被觸動。生活中,我們常常急著往前跑,急著追求成果,急著解決問題,卻忘了最重要的,是珍惜當下的每一個境遇。法會提醒我:不論喜樂或困難,這一切的發生,都有它存在的意義。若能以感恩的心去面對,便能從中學習與成長。
下午,我留下來在佛寺做義工。這次的任務是煮茶水,提供給大眾結緣。看似簡單的小事,卻在過程中,讓我感受到一份特別的溫暖。看著廚房裡大家做著不同的餐點,雖彼此不認識,但都帶著一份虔誠的心,盡心力讓法會的活動圓滿,那一刻,心裡升起了一種靜靜的喜悅——原來,付出不必驚天動地,只要用心,就能成為別人心中的安穩力量。
回到家後,我延續了這份心情,為自己也泡了一壺烏龍茶。把茶葉放入壺中,沖入熱水,看著茶葉舒展、翻滾,慢慢釋放出金黃色的茶湯。整個過程,讓人安靜下來。於是,我選擇給自己十分鐘,不看手機、不分心,只是專注在「喝茶」這件事。
輕啜一口,先是茶湯的香氣,像清新的山嵐;再細細感受,入口溫潤,滑過喉嚨後,回甘慢慢浮現。這樣單純的品茶過程,卻像是一場內心的修行。
喝茶的同時,我思考著:生命的意義,或許正藏在這些「平凡的感受」裡。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我們有情感,能因為家人的笑容而幸福,因為一句關懷而感動,也能因為失落而流淚。情感讓生命不只是存活,而是充滿色彩。
但情感也會帶來考驗。有時,我們過於執著於「擁有」與「失去」,因而痛苦不已。就像泡茶一樣,若水溫太高,茶會苦澀;若太心急,茶味不會釋放。生命的課題,正是要學習如何掌握平衡,如何在情感中找到智慧。
我在茶香中默默發願:願自己能把最美好的心意,最真誠的情感,留給最親近的家人。因為家人是我們生命中最深的連結,不論順境逆境,都是陪伴我們的存在。當我們懂得把愛與感恩帶回家,那麼,生命中的修行也才算真正落實。
或許,人生就像一場大考,每一段際遇都是題目。有時簡單,有時艱難,但都需要我們用心去答。法會中的專注、義工中的付出、家裡的一壺茶,這些看似微小的片刻,其實都是題目的答案。
當我靜靜喝完最後一口茶時,內心升起一種安穩感。雖然窗外的世界依舊喧囂,但我知道,只要心能安住,每個當下都能成為修行。
💬 今天,你願意給自己十分鐘,單純地坐下來,喝一杯茶,感受生命的溫度嗎?
歡迎留言與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