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裡的自助洗衣店只亮著一盞燈,幾台老舊洗衣機轟轟轉動。
林紹文坐在角落,膝上放著那本厚厚的筆記本。 翻頁聲清晰可聞,每一行都是名字與案號。
他的目光停在一個名字上:「周國棟——貪污案,判緩刑。」
那是他清單上的下一個目標。
他抬頭望向窗外,雨水敲打著玻璃。
腦中浮現的,不是憤怒,而是一種冷靜的秩序感: 該受審判的人,不能因為「手段精明」就逃掉代價。
他闔上筆記本,站起身。
——
隔天清晨,新聞快報彈出:
〈市議員助理周國棟疑遭勒斃,現場留有判決書碎片〉
社會再度震動。
這次的死者不是小混混,而是有頭有臉的人物。 輿論瞬間分裂——有人鼓掌叫好,認為「終於輪到貪官」;也有人驚恐,擔心「這會不會蔓延到政治圈?」
——
江筱晴第一時間趕到現場。
她隔著封鎖線看著白布下的屍體,腦袋裡出現一個熟悉的畫面: 白花。
可這裡沒有白花。
只有判決書碎片。
她筆記本上畫了兩個符號:
🌸(白花) 📄(判決書)
三個案子有白花,一個案子只有判決書。
她盯著筆記,心頭一震: 兇手真的不只一個。
——
同一時間,李雅慧也在看新聞。
電視裡說:「現場留有判決書碎片」。 她手指無意識地收緊。 不是她。 卻與她的標準相同。
她低聲自語:
「你是誰?」
——
黑夜下,兩個影子依舊沒有交會。
一個留下白花,一個留下判決書。 但「第四個名字」讓他們的軌跡更加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