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必須要明瞭普度並非一次性解決方案,與冤親債主解冤釋結,通常需要一個長時期的過程,為什麼呢?
我們的冤親債主大約可分為幾類:
一、今生造成的冤親債主。
二、今生的歷代祖先。
三、多生累劫累積的冤親債主。
四、無數輪迴中的六道父母。
什麼是今生造成的冤親債主?已經被我們吃進肚子的成千上萬之多的雞鴨魚肉,曾經傷害的螞蟻、蚊蟲,各種的生命無數。直接、間接傷害的眾生難以計算,還有些人,基於各種考量曾經墮胎,那些無法為人的水兒(俗稱嬰靈),也都是我們今生的冤親債主。
光是今生,我們的祖宗十八代,就高達52萬人。由此可知,多生累劫累積的冤親債主,與無數輪迴中的六道父母,其數量必定就是天文數字了。
救度為什麼需要長期的過程,原因在於:
• 不同眾生,業障深淺不一。
• 有些一次就能超渡成功。
• 有些需要多次功德累積,才能離苦。
• 就像治病需要長期調養,不是吃一次藥就好。
冤親債主的福德因緣也會有影響:
• 與冤親債主本身的業力和福報有關。
• 重業者需要更多功德才能救拔。
• 輕業者可能一次就獲得解脫。
• 因此無法預知需要幾次才能圓滿。
• 冤親債主與迴向者冤欠的程度不同也有影響。
• 迴向者的虔誠心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累積功德是有其重要性,功德如同存款:每次普度都在為亡者或冤親債主「存款」,累積的功德越多,受用越大。就像銀行存款,本金越大利息越多,持續投入才能看到顯著效果。
法會加持力不同,每年法會的參與人數不同,主法上師的修持境界不斷提升,如法修行的道場,其整體的加持力逐年增強。若是能夠堅持年年參加,就能獲得不同層次的利益。
普度不是一種交易。「我有做了,你不要再來影響我的身體、事業」,而應該轉換心態,這是長期的慈悲心實踐的結果。就像我們照顧現世的父母需要持續關懷,對於往生親人和冤親債主也需要年年用心照顧。這種持續的愛心和責任感,正是佛教孝道精神的真正體現,符合慎終追遠的美德。
📒 觀音山 中元普度‧盂蘭盆法會
➜ https://www.fazang.org/UllambanaFestival
📒 量身打造屬於您的普度方案
➜ https://www.fazang.org/ullambana

觀音山 普度法會九大功德利益
https://s.fazang.org/ullambana9
更多請見「觀音山 全球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