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幾位朋友問了我主動型ETF的事
因為沒有在投資,所以沒有講我的看法
但前陣子,有個認識的長輩問了我這個
還真的不能不回答…
於是,我用我常提的種咖啡樹例子
跟他分享了自己的想法
------------
自己買賣股票
有點像是你自己弄了一個咖啡園
種下喜歡的咖啡樹
用自己的方法施肥灌溉
至於收成多少(或損失多少)
取決於你種植的策略與養護的功力
收益與風險自負
除了一些稅負外,不需要付出其它的資金
而ETF
比較像是你拿錢請別人幫你種咖啡樹
管理園區的園丁答應你他會盡力照顧這個咖啡園
但不論收成或損失
他都會跟你收取管理這個咖啡園的費用
這管理的方式又分為兩種
第一種,園丁會告訴你
這個園區有一套公開規則
從怎麼選咖啡樹、種植期間多久
到汰換咖啡樹的考量…
所有的做為都需按其既定的規則執行
園丁不論換誰,就算放顆西瓜也好
都是用這個規則照顧咖啡園
按往年經驗,可以期待一定程度的咖啡豆的產出
但也就差不多這樣
請不要有多餘的想像
如果你相信這個規則,可以帶給你想要的獲利
那麼,這個以被動式管理的園區,會適合你
第二種,園丁會告訴你
這個咖啡園能賺多少錢,是由他所決定的
因為這個園丁有一套方法
可以找到好的咖啡樹,並用獨特的技術養樹
目標是最終的收益,能夠高於同業的平均
但如果換了園丁,這個咖啡園獲利的績效就有可能變動
如果你相信這個號稱種咖啡樹的高手
可以帶給你所想要的報酬
那麼這種用主動式管理的園區,會適合你
對我來說,主動型ETF與被動型ETF
其實都是我們把錢拿給基金公司後
請基金公司幫我們拿去投資
而其不同之處
其實就在於
主動型的ETF綁的是人
被動型的ETF綁的是指數
也就是
你如果想要投資的是主動型基金
其基金經理人是誰,是否有異動
以及他是用何種方式讓你的錢去滾錢
還有它配發獲利的方式
都是你絕對必須瞭解與注意的事
而如果你想要投資的是被動型ETF
其追隨的指數編制規則與修訂
以及其收益分配的時間與方式
就是你要做功課的點了…
至於手續費的部分,我的態度很簡單
拿高一點的手續費我沒問題
但如果拿那麼高還沒賺更多的錢,我就會有意見了…
這咖啡樹的例子說完
長輩哈哈一笑
已經知道我想跟他說的是什麼
長輩接著問了
之前曾經投資了13年(2000-2013)共同基金的我
主動型ETF與共同基金有什麼不同?
我自己目前的看法是
本質的部分,大致上沒有什麼不一樣
都是把錢給基金經理人去做操作
有所不同的
只有買賣方式的差異吧
一般的共同基金
不需要開立股票帳戶
只需跟基金公司做申購與贖回的動作
就可以買賣共同基金
而主動型ETF
就是只要你有股票帳戶
就可以用買賣股票的方式買賣基金
大概就是這樣而已~~
最後,長輩問了我
我會不會買主動型基金
我笑了笑,搖了搖頭…
不是因為主動型基金不好
它一定有適合的受眾
但是
對現在已過退休生活
不追求打敗大盤
只求「長期穩定的現金流」的我來說
目前的投資策略
已能滿足我的現金流需求
加上當年把共同基金一口氣全部贖回的原因至今仍在
(基金經理人會有異動、資金水位的限制…等等)
所以至少近期之內
不會考慮主動型基金的商品
但也並不是絕對不買
將會持續關注
如果有能夠滿足我需求以及排除我顧慮的商品出現
我也會考慮就是了~~
------------
以上這段想法的紀錄
也希望能對之前詢問同樣問題的朋友,有些幫助
而這邊基本上只是跟長輩講個概念
若有細節上的瑕疵或有錯漏
還請再鞭小力些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