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組ETF-邊上班邊賺錢

2024/03/2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現在投資ETF蔚為風潮,因為ETF解決了很多投資人不會選股的困難,但也有一部分人不喜歡ETF,因為ETF的成分股中,難免會有一些個股不是那麼能讓人接受,有基本選股能力的人,可能只想要持有自己喜歡的個股。


這本由財經傳訊出版的書,作者是吳宜勳,2015年畢業於台灣科技大學博士班,2022年4月出版了《自組ETF-讓我股利翻倍的存股法》,今年又再度出版一本新書。


作者在這本書再次解釋了該如何實踐價值投資,尤其是沒空研究股市的上班族,透過少數幾個指標,就能找出值得投資的企業,然後做分散投資,分散風險。


這本書有很多的篇幅是在講解投資的觀念與心態,協助投資人更有信心的長期持有自己所挑選的股票,因作者本身工作就是在半導體產業,還有一個章節是專門介紹半導體產業鏈與相關企業。


作者表示,他自己花了5年的時間與幾十萬的本金,才領悟到自己沒有賺快錢的本事,回頭看,幸運的是一開始進入股票市場,在本金小的時候就持續的賠錢繳學費,越賠就越堅定信念,勿貪快、勿重壓,同樣的錯不要再犯,分散投資、分批買進與長期持有才是適合自己的方法。


獲得高報酬的方式,可以是很困難的交易策略,也可以是很單純的買進並持有。很明顯的,選擇等待絕對是一條適合多數投資人的路,因為這樣能兼顧工作與家庭。


有人認為,持股太分散,遇到像2022年的股災會很困擾,因為每一檔股票都在跌,加碼資金卻無法分給每一檔,會令人感到焦慮。確實,在空頭時加碼,必須衡量自己的資金能分幾批,能分幾檔。


假設每個月預計投入2萬元到股市,喜歡看盤並享受數字跳動,以及不買點零股手就會癢的人,可以將資金切的較細,將2萬元分成20等份,一次買1000元,一個月開盤日約20天,如此就能日日參與市場的漲跌。若對看盤沒興趣,也沒時間的話,就一個月花1至2次的時間,把錢投光就行了。


想將有限的資金分配到所有的持股,是有點貪心,應該要有所取捨,有幾個優先考慮加碼的條件:


1. 報酬率相對差的前幾名:通常是負報酬的前幾名,只要一買入,成本就會降低,不管你認為這算是攤平還是加碼都沒關係,只要持有成本變低,長期下來,勝率與報酬率都會提升。


2. 持股比例相對少的前幾名:一般而言,持股比例相對少的原因之一,就是在分批買進的過程中,還沒買到幾次就漲上去了,自己就會將要投入的資金換到還沒漲的個股。所以當沒搭到車的個股有機會在跌回來時,就可以加碼。


3. 與季均線負乖離率相對大的:季均線為近一季的移動平均線,而乖離率指的是收盤價和移動平均線的距離,當股價的負乖離過大,有可能波段持有的投資者已停損出場,此時有機會可以盡量降低長線持有的成本。


但有個前提是,加碼的個股占比不可超過總投資資金的5%,向下買雖然是一個降低持股好機會,但還是要注意風險,不能沒有限制的一直買下去,將資金過度集中在某幾檔個股,常常不是大好就是大壞。


書中還有提到許多觀念,譬如投資要穩健,應要先顧好本業;到底退休金多少才夠用;投資策略是否需要隨著景氣而調整;存股一定要低波動嗎;只要做基本的篩選,要踩雷其實沒那麼容易、不管何時,都留點現金等等。


關於半導體的部分,書裡也解釋了積體電路設計、半導體智慧財產權、晶圓代工、IC封裝與測試、半導體設備供應鏈、半導體原料供應鏈、半導體晶片通路商等半導體產業結構鏈與相關企業介紹。


對於基礎瞭了解半導體業供應鏈,與自己挑選個股,自組ETF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這本書的內容。


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68481




雨果的理財生活觀
雨果的理財生活觀
雨果以過去18年的生活理財經驗,分享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理財與投資觀點,希望透過分享與討論的方式與各位共同建立一個正確且可行的理財退休計畫。本文內容會包含股市投資、保險規劃、理財觀念、與職場想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