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方格子看文章時,看到了一位老師寫的文章。他寫的是一間中學入學作文考試,文題是「那一次,我流下了眼淚」,有很多考生都寫自己的父母或親人往生。其實在此之前,我也看過這篇新聞。我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寫過的一篇文章,文題跟這個十分相似,「那一次,我哭了」。
不過,我沒有寫自己的親人離世,我是寫一次運動會接力比賽奪冠,喜極而泣的經歷。其實我媽媽一開始看到題目後,第一時間給出的建議也是關於死亡的,不過離世的是寵物而已。
其實我之所以沒有用親人離世去寫,是因為我感覺不太好,好像在咀咒他們呢!
這位老師說,他在看到這個題目時,第一時間想到的題材也是親人過世而落淚……他說第一時間想到的題材,八成不是好題材。就算你寫得有多好,如果每個人都在寫相同的題材,肯定難以取得高分,所以我也慶幸自己的那篇作文沒有寫親人離世。
他提出了運用「逆向思維提煉法」,可以幫助我們跳出慣性思維。只需要一分鐘左右的時間,他就想出了兩個不同的點子。例如,他想到了切洋蔥時會流淚,不得不瞇著眼睛切。但最後還是棄刀投降,逃到廚房外,直到刺激感緩解後,才回去繼續切。另外,他又想到了可以寫自己無法適應低溫的天氣,有一次咳到停不下來,同時不斷飆淚。這次流淚的經驗,讓他意識到身體健康的重要性。此外,也更加體會到過去有家人的照顧,是多麼的幸福的事情。
逆向思維提煉法大概是這樣的:
步驟1:先寫下作文的題目(那天,我流下了眼淚) 步驟2: 你第一時間想到的點子,也是其他人會想到的。(一般的論點是親友往生、父母離世) 步驟3: 別急著下筆, 先花一分鐘想想其他答案。(逆向提問除了上述兩點之外,有哪些事情也會流淚?) 步驟4: 迸發靈感(創意1.切洋蔥 2.咳到流淚) 看完後,我覺得這個方法真的很棒!雖然我沒有想到要寫父母或親人往生,但我只是想到了一個情況,其他的就想不到了。我發現除了老師提到的兩個情況,其實還有其他很多的情況,比如可能看電影的時候,失去了心愛的東西,跟朋友吵架,考試失敗等等。
在方格子看文章,原來會收穫滿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