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近一次因為「看到別人賺錢」而對自己的投資策略動搖,是什麼時候?
是朋友曬出買到某檔飆股短期獲利翻倍?還是在社群媒體上看到別人曬出對帳單,覺得自己的報酬率不夠看?讓你心裡開始不安:「是不是自己的策略錯了?」
但, 投資不是比輸贏,而是比誰能走得久,越跟別人比較短期績效,越容易打亂自己的節奏
為什麼「比較」這麼誘人?
投資中的「比較」之所以令人難以抗拒,是因為它觸動了我們幾個心理開關
- 社會認同的渴望 (Social Proof): 我們天生就傾向於相信多數人(別人)的選擇,尤其看到身邊的人都在討論某檔飆股、分享高額獲利,我們就會開始自我懷疑自己是不是做錯了,別人的作法才是「正確」的,害怕自己因理念不同而錯失良機。
- 資訊不對稱: 我們看到的永遠是別人光鮮亮麗的「結果」,卻看不到他們經歷的「過程」,包括承擔的風險、研究的時間、以及那些不為人知的虧損。這種資訊落差,讓「比較」顯得更為致命。
- 錯失恐懼症 (FOMO, Fear of Missing Out): 社群媒體上的「贏家」故事,創造出一種「別人都在賺錢,只有我被甩在後頭」的焦慮感,這種恐懼會讓我們追高殺低、頻繁交易,這些都是源自於比較後產生的焦慮與恐懼造成的衝動決策,而非基於理性的分析。
💡 案例對比:
- 投資人A:定期定額ETF,報酬率穩定6%,三年後複利累積約19%
- 投資人B:短線追高,偶爾賺到20%,但幾次失誤或是遇到較大的震盪就把獲利吐光
短期看似A「輸」了B,但長期下來,真正穩贏的其實是A
思考一下前面提到的渴望社會認同以及資訊不對稱,這些人只po出他們好的一面,就是希望得到大眾的認同,難道他們都不會賠錢嗎?那世界首富是不是要換人當了?還有,在這些「比較」的背後,你真正追求的是什麼?是單純的財富,還是某種被認可的感覺?
如何跳脫「比較陷阱」
- 設定自己的投資目標:問問自己「我的投資目標是什麼?是為了在 5 年後買房?還是 20 年後過上無憂的退休生活?」 目標清楚,就不必焦慮別人賺多少。
- 定義你的「好」:對你而言,什麼樣的投資表現才是「好」?是穩定的現金流?是長期資產的增長?
- 專注於你的「旅程」:在投資自己一文我曾經說過,投資自己的報酬率遠遠超出你的想像,與其花時間羨慕別人的績效,不如把精力投入到 運動、均衡飲食、學習新技能,這些才是你能持續累積的「無形資產」。
重點整理
- 【錯誤思維】跟別人比績效,心態失衡。
- 【正確心態】投資是一場長跑,自己進度最重要。
- 【數字驗證】6%複利 > 短期追高的20%幻影。
- 【隱形複利】投資自己,健康與能力才是最安全的報酬來源。
結語:回歸「初心」
- 真正的成功投資,從來不是打敗別人,而是實現自己的財務目標。
- 停止追逐市場的噪音,回歸你的初衷,因為在理財這場馬拉松中,唯一的對手,永遠只有昨天的自己,每天進步一點點,專注於執行自己的投資計畫
- 難題在於你能不能守住紀律,抗住比較的誘惑
現在,請拿出紙筆,寫下你的投資「目標」,你最希望透過投資達到什麼樣的生活?將這個答案放在你的交易介面旁,每次想比較時,就重新提醒自己,你的目標為何!
如果少了「跟別人比較」的壓力,你覺得你的投資心態會穩定多少?
你有沒有曾經因為「比較」而做錯投資決定?
在留言告訴我:
A. 常常,現在還會 B. 有過,但學乖了 C. 從沒比較過(真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