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以為股價20元比200元便宜?
你是不是覺得買整張才叫投資、錢不夠才在買零股?
那你可能還停留在「錯誤的價格迷思」與「整張信仰」
今天這篇文章,要徹底打破你對股票投資的2大迷思
真正的重點不是「股價高不高」、「擁有幾張」,而是:
你多少錢投資在這項商品上?你能長期投資多久?
迷思1:股價低=便宜?價格高低與漲幅的迷思
很多人看到股價50元就覺得比500元便宜,甚至還會說這已經漲到500元了還會漲嗎?
股價高低不等於價值貴賤:
- 為何低價股可能蘊含高風險?(例如:雞蛋水餃股的陷阱)
- 為何高價股仍有上漲空間?(例如:成長型企業的獲利支撐)
股價與未來漲幅的關聯性:
- 影響未來漲幅的關鍵因素(基本面、產業趨勢、獲利成長性)
- 價格高低對未來漲幅沒有影響
舉例來說:
- 台積電曾在600元,大家嫌貴,結果一路飆破1000元
- 反觀某些低價股長年停滯、基本面糟,價格低價值也低
所以重點從來不是價格,而是背後看不見的「價值」
迷思2:買整張才是投資?
這是過時且錯誤的想法!過去買整張是因為盤中只能整張交易零股只能在盤後交易,而且一天只能交易一次,所以流動性很差,但是現在盤中就能交易零股,而且搓合時間也縮短了加上各券商都有推出定期定額個股、ETF投資,讓零股的流動性更好操作更靈活。
過去只在意「擁有幾張」的問題:
- 傳統思維的盲點:過度關注股數,忽略投資本質
- 過去零股被嫌棄的原因與誤解
你應該在意的是「持有市值」:
- 投資的本質是資產配置與價值累積,而非股數多寡
- 應該透過持有的市值評估投資組合的健康度與成長性
過去常常聽到身邊的朋友因為看了某些投資網紅,所以把投資目標是設定在我要持有幾百張XXX,但是他們沒有想過,如果這是一項很棒的資產,持續上漲,你有辦法在目標時間之內達到你的目標嗎?如果你真的能達到目標,那是不是這個商品不太好,因為它長期都沒有上漲,所以你才能順利達標?
我對零股的看法
- 讓資金配置更靈活,不管加減碼或是再平衡都更容易
- 讓投資高價股更容易
- 有利於投資人分批佈局
重點整理:
你該建立的,是「資產配置+市值思維」
未來每一次買股前,你可以先問自己:
- 這筆錢放在這項商品,是不是符合我的長期規劃?
- 這筆錢占我總投資比例是否合理?
- 不要再問:「現在買不到一張是不是很尷尬?」
真正厲害的投資人,看的是資金如何高效運用,而不是帳戶裡有幾張
- 股價低≠便宜,價格只是表象,價值才是關鍵
- 整張信仰已過時,應該要培養「市值思維」
- 零股是資金配置的利器,不是投資的次級品
你曾經用「幾張」來衡量自己投資實力嗎?
你有針對自己的資產做過市值配置評估嗎?
歡迎留言告訴我:你是否也曾陷入這種思維陷阱?
記得追蹤我,讓我帶你在通往財務自由的路上更順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