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球經濟前景充滿變數之際,美國經濟呈現出矛盾的訊號。儘管7月消費支出強勁,經通膨調整後的個人消費支出(PCE)成長0.3%,核心PCE年增率也升至2.9%,顯示通膨壓力依然存在,但就業市場卻顯露疲態。7月非農新增就業人數持續放緩,過去三個月平均僅增加3.5萬人,「工作難找」的比例升至四年半新高。這使得聯準會(Fed)的政策決策面臨兩難,雖然通膨數據支持維持高利率,但就業市場的疲軟則增加了降息的可能性。Fed主席鮑爾與理事沃勒皆暗示9月降息是合理選項,市場預期9月降息機率已超過八成。在這種預期下,短天期美債殖利率下跌,但長天期債券的期限溢價卻因G7國家龐大的財政壓力而上升,全球債市呈現長短天期殖利率分歧的走勢。同時,美國房市也表現疲軟,新屋與現有房屋供應量分別達到9.8個月和4.7個月,新屋價格甚至低於現有房屋,顯示建商被迫以折扣吸引買家。
美國的單邊主義貿易政策,特別是總統川普的行動,正對全球貿易與地緣政治產生深遠影響。美國聯邦法院裁定川普的部分全球關稅措施違法,儘管最高法院上訴期間關稅暫時維持,但已引發美國企業與各州政府的反對。此外,川普政府終止低價商品「小額豁免」關稅,導致超過20個國家暫停對美運送包裹,衝擊跨境電商平台。在科技領域,對中國的半導體出口管制也進一步收緊,撤銷了三星、SK海力士等公司的特別豁免。面對美國的強硬立場,巴西已啟動報復性關稅程序,而日本則持續與美方協商汽車關稅削減,儘管在稻米等議題上仍有分歧。
在中美關係方面,川普的政策立場顯得自相矛盾。他一方面討論放寬輝達(NVIDIA)對中國銷售降規版AI晶片的限制,甚至暗示願意接受15%的銷售額上繳,以換取進入中國這個500億美元的巨大AI市場。另一方面,他又突然宣布歡迎60萬中國留學生來美,與他過去強硬限制理工科留學生的政策形成鮮明對比,引發國內強烈反彈。這種政策的U型轉彎,反映出美國在國家利益與國內政治壓力之間的拉鋸。
地緣政治與經濟利益的衝突也影響了其他地區。川普政府對印度商品加徵50%關稅,對印度經濟造成嚴重衝擊,皮革與鑽石加工業訂單被大量取消,印度盧比下跌。面對共同的外部壓力,中國與印度選擇加強合作,兩國領導人會晤,承諾共同應對貿易戰,並恢復部分交通與旅遊往來。儘管中印之間存在貿易逆差與水資源等長期矛盾,但在共同的外部壓力下,團結成為優先選項。在歐洲與俄羅斯,儘管俄烏戰爭持續,歐洲各國正考慮設立緩衝區與維和部隊,但內部對派兵意見分歧。同時,美國能源公司如埃克森美孚卻與俄羅斯石油公司秘密會談,討論重返俄羅斯業務,這表明在政治緊張關係的背後,巨大的經濟利益依然驅動著商業合作。在中東,哥倫比亞與土耳其因加薩衝突對以色列實施制裁,哥倫比亞甚至禁止向以色列出口煤炭,凸顯地緣政治緊張如何直接影響全球商品貿易。
全球產業與市場也呈現分化。特斯拉在歐洲銷量年減40%,市佔率下滑,但在美國市場,投資者對其AI技術的熱情仍使其股價堅挺,與其銷售基本面形成背離。在中國,儘管房地產市場因銀行甩賣不良資產而面臨嚴峻挑戰,但股市卻迎來牛市,日均成交量創下歷史新高,主要由散戶與投機性資金推動。中國政府也正試圖以「人工智能+」等新政尋找新的經濟成長引擎。在日本,美日貿易風險消退,加上「股神」巴菲特加碼日本五大商社持股,凸顯了投資者對日股的信心,也反映出日本企業在股東回報與資本運用方面的長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