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心!好久不見了,要不要一起出來走走啊?」好友_泊 愉悅地邀約著!😄
「好ㄚ!」心心 開心答道!🤭
於是,宜蘭我們來囉!
一行人到訪了:
- 冬山「市場」嗯~好喔,今天星期二大部份店家都沒開,整條街人煙稀少……好清爽ㄚ!根本我們(四人)包場,慢慢走、慢慢晃……泊說:「吃豆花吧!就那一家『飛魚食染』!假日可是要排隊的喔!」


好吃🤭(非業配,好吃就推!)

- 冬山「三奇美徑」想要看一大片綠油油的稻浪⋯⋯結果現在九月田裡只剩下乾掉的土地及收割後枯黃的稻桿……也不錯,雖然不是綠的!

一片黃……🤣

心心 到底是看了什麼?還是一大片的黃!😳
- 冬山「老街」唉ㄚ!太好了,是跟冬山「市場」哥哥說好了嗎?星期二大家都不要開就對了!心心 是來參觀每家店的鐵捲門嗎?(嘟嘴叉腰中…)
這時 心心 突然想起:「《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意思是說『內在心態若安定和諧,外在變化就不會干擾人心。』人不是獨活於世間,這世上還有其他許多的人事物存在,我們不可以隨性亂發脾氣,會傷害、會影響、會折損自己的人際關係與福報。所以,遇事不順,心愈定,則外境就不會影響到自己了。」
心心 略略思忖後…算了!大家開心就好,看鐵捲門就鐵捲門吧!泊說:「那我們去吃這裡很有名的麻糬,就在前面了。」結果…也沒開!但是心情卻沒有變化,反倒覺得好玩耶!🤣
🍰麻糬是這一家《小華村純米手作粿店》啦!沒吃到還是要分享:
- 冬山「良食農創園區」一群人晃著晃著就晃進來農創園區裡了,天ㄚ!竟然有人在上「手作體驗課程」耶!我們猜應該是「預約制」課程不敢打擾只是在門外張望……然後裡面服務人員阿姨看到我們後竟走出教室邀請我們進教室內參觀,超感動的啦!😭
原來是一群長輩們正在上「生態瓶養殖魚」的手作課,老師正在教授大家如何組裝生態瓶的步驟及注意事項。心心 很認真地聽講、做筆記、拍照時看到離 心心 最近的阿姨超High地在學習並向同學展示著自己組裝後的生態瓶成果讓 心心 好想接近她…
於是 心心 趨前側蹲在阿姨身旁柔聲細語地說:「阿姨,妳好可愛,可以請您拿著您的生態瓶讓我拍張照片嗎?」「好啊!」阿姨歡喜地爽快答道!😄💛🧡❤️💕💕

保護可愛的阿姨幫阿姨遮一下眼睛❤️
還有這個由「國有糧倉」改建的教室真的很寬敞、很舒適,值得大家來看看喔。

關於《生態瓶養斑馬魚》詳細介紹:
一、什麼是生態瓶?
生態瓶(Eco Bottle / Closed Ecosystem)是一個封閉或半封閉的透明容器,內部模擬自然環境,讓水草、微生物與魚類形成小型的自我循環系統。水草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氧氣,分解魚隻排泄物的細菌將廢物轉化為可利用的營養,魚類再利用氧氣並攝食餌料或浮游生物,達到相對平衡。
斑馬魚(Danio rerio)體型小、適應力強、生命力旺盛,是常見的實驗魚種,也適合嘗試在生態瓶中飼養。註:老師建議魚種。
二、生態瓶適合養斑馬魚嗎?
斑馬魚喜歡 24–28℃ 的溫水,活動力強,需要一定的氧氣和活動空間。由於生態瓶環境有限,並非最理想的長期養法,但在控制數量、搭配水草與微生物的前提下,可以短期或小規模嘗試,並作為教學與觀賞用。
三、設計要素
- 容器
- 透明玻璃瓶或壓克力瓶,容量建議 3–10 公升。 開口可密封或半密封(建議保留小透氣孔,避免完全缺氧)。
- 基底(底砂/泥)
- 建議使用細沙或水草泥 2–3 公分厚,提供水草固定與微生物棲息地。
- 水草與植物
- 可選用適應性強的水草:水蘊草、黑藻、狐尾藻、伊樂藻。
- 若容器夠大,也可加入沉水植物或浮水植物(滿江紅、浮萍),幫助吸收養分並製氧。
- 微生物與蝦螺
- 建議放入少量螺類(如小蘋果螺)或硝化細菌菌種,協助分解廢物。
- 可以投放些微綠水或水蚤作為生態基礎食物鏈。
- 魚的數量
- 每 1–2 公升水,最多 1 隻斑馬魚。避免過多導致缺氧與糞便累積。
- 建議嘗試「小群體」而非單隻,能呈現自然群游,但瓶子必須足夠大。
四、建立步驟
- 清洗瓶子→ 用清水沖洗乾淨,不使用清潔劑。
- 鋪設基底→ 加入水草泥或細沙。
- 放入水草→ 插入幾株適合的水草,固定好根部注入水→ 使用去氯的自來水或靜置 24 小時以上的水,避免氯殺死細菌與魚。
- 培養微生物→ 可先放置數日,等待水質穩定、硝化菌群建立。
- 加入蝦螺/微生物→ 幫助形成完整食物鏈。
- 放入斑馬魚→ 先進行「適水」過程(將魚放在袋中漂浮 15–20 分鐘,逐步混合瓶水),避免溫差與水質衝擊。
五、光照與溫度
- 光照:每天 6–8 小時自然光或弱燈光,避免直射陽光導致水溫過高、藻類爆發。
- 溫度:保持在 24–28℃,避免劇烈溫差。冬天建議使用小型加溫棒(若瓶子設計允許)
六、維護與注意事項
- 餵食問題
- 若生態瓶中有足夠的浮游生物或藻類,斑馬魚可部分依靠自然食物。
- 若環境不足,需極少量人工餵食(豐年蝦卵、魚飼料),避免殘餌污染水質。
- 換水
- 封閉生態瓶理論上不需常換水,但為了魚的健康,建議 2–4 週少量換水(1/5~1/4),保持生態平衡。
- 觀察水質
- 水體發臭、渾濁或藻類暴增,代表系統失衡,需要調整光照或減少餵食。
- 魚隻健康
- 若斑馬魚出現浮頭、行動遲緩或死亡,可能代表缺氧或水質惡化。
七、可能遇到的問題
- 缺氧→ 魚數過多或水草不足。
- 藻類爆發 → 光照過強、養分過多。
- 魚死亡→ 水質未穩定就放入,或食物/糞便堆積。
- 微生物不足→ 生態鏈不完整,需要補充水蚤或螺。
雖然今天很多很多店沒有開,但是我們還是想去的都去過了,有吃到豆花,還有北上回程前加戲買的紅豆餅真是讚,又有料!整體來說大家都很開心又好玩,天氣也是棒棒地超給力,期間只有下那ㄧ絲絲幾乎算是沒有下過的毛毛雨後……就天晴了!一整個超幸運的,開心!特別感謝好友_泊,辛苦你一直在開車,感恩🥰🥰🥰🍀🍀🍀💛🧡❤️💕💕💕

冬山火車站站前廣場一隅
心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