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台北的迪化街上,最容易被吸引的除了那一整排古色古香的紅磚騎樓,就是走廊下隨意堆放的商品。這裡是台灣最具歷史感的商圈之一,以南北貨、藥材、乾貨聞名。走到這裡,你會發現許多店家把一袋袋藥材、成堆的香菇、魷魚乾,甚至整箱的蔬菜,直接放在騎樓外頭,好像不用擔心有人順手牽羊。這樣的景象,對外國遊客來說,簡直是不可思議。

在很多國家,如果商家把貨品就這麼放在路邊,恐怕不用一個小時就會少掉好幾袋。然而在台灣,這樣的場景卻極為常見。不只是迪化街,傳統市場或鄉下小鎮,也常常能看到店家把水果籃子、花生麻糬、甚至整袋白米放在門口,店主可能正在裡頭招呼客人,卻絲毫不擔心東西會不翼而飛。這樣的安全感,正是台灣日常生活中最珍貴的資產。


當然,台灣並非沒有偷竊或犯罪,但整體而言,社會氛圍仍以善意為主。許多外國朋友來到台灣,第一個驚訝的就是「大家怎麼都敢把手機、包包隨意放著」,即使在咖啡店,常常有人把筆電留在座位上去點餐或上廁所。對台灣人來說,這再普通不過,但放眼世界,這卻是一種難得的「奢侈」。
迪化街的故事告訴我們,治安不僅僅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能被具體看見的日常現象。那些堆在騎樓上的藥材、乾貨,安然無恙地等待買主,背後代表的是數十年累積的社會信任。這種信任,讓人們能在城市中自在生活,不必時刻提防;也讓這座城市多了一份溫潤的人情味。
或許,真正的安全不是來自監視器的數量,也不是來自重兵把守的街道,而是源自彼此之間的信任與善意。當你走在迪化街,看到那些靜靜堆放的商品時,不妨駐足思考:這樣的安心感,是多麼難能可貴,也是台灣社會最美的一張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