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洋海運(2637)於2025年9月5日舉辦法說會,公布2024-2025年財報及市場策略。2024年營收達6.34億美元,淨利1.88億美元,EPS 8.08;2025年上半年營收3.25億美元,淨利3732萬美元,EPS 1.57,受市場低迷影響。會議聚焦公司治理、船隊結構轉型及新船投資,分析美國政策、中國經濟及戰爭影響,並展望法規與碳排放挑戰。
會議摘要
1. 開場與公司介紹
慧洋海運股份有限公司(TWSE: 2637, LSE: WML)於2025年9月5日由財務長薛一鈞主持國泰證券第三季產業論壇法說會,介紹公司概況與策略。慧洋強調其與眾不同的公司治理、國際化營運模式及對環境的重視,目標成為可持續發展的傳統散裝航運企業。會中提供簡報,涵蓋公司概況、產業趨勢及營運策略,並歡迎投資人提問。
2. 公司概況與治理
- 治理結構: 董事會9席中,5席為獨立董事,涵蓋會計、財務、經濟及法律專業;女性董事2席,展現性別多元。
- 專業團隊: 國際化運作與快速回應能力是核心優勢。
- 透明度: 每月發布營業利益及稅前淨利,季度與法人舉行會議,2024年起每季一次。
3. 財務表現
- 2024年財報: 營收6.34億美元,營業利潤2.11億美元,營業利益率33.31%,淨利1.88億美元,EPS 8.08。全年表現穩定,惟11-12月受季節性因素影響略低。
- 2025年財報: 前8個月營收3.25億美元,營業利潤0.51億美元,營業利益率15.8%,淨利3732萬美元,EPS 1.57。受市場低迷影響,第一季表現不佳,第三季起有回溫跡象。
- 收入結構: 86%來自長約租金(固定率及指數連結),13%短約,<1%運費與管理收入(截至2025/06/30)。
4. 船隊與營運模式
- 船隊結構: 總計146艘(121艘自有,10艘管理,15艘新造),平均船齡9.1年。船型涵蓋Panamax(35艘)、Handy(48艘)等,Cape型僅1艘,計畫出售。
- 自營船隊: 9艘Small Handy船,平均船齡14年,採用VC+TCT模式,2025年Q3平均TC下降9.05%。
- 指數連結船: 81艘(截至2025年8月),租金隨BPI、BSI指數變動,2025年Q3平均上漲6.13%-10.42%。
- 新船營運: 2024年4艘新船平均毛利率53.51%,2025年1艘Handy船預計10月交付,毛利率54%。
5. 市場與產業趨勢
- 市場近況: 美國Trumponomics政策帶來不確定性,中國經濟復甦緩慢,戰爭導致航線繞道增加需求,新造船投資減緩。
- 產業走勢: BDI、BCI、BPI、BSI指數2025年下半年回升,惟整體市場仍低於2024年高峰。Orderbook占比逐年上升,20年以上老船比例增加。
- 法規挑戰: NOx Tier III、壓艙水處理、SOx排放限制及碳排放規範(EEXI、CII、EU ETS、FuelEU)影響運營成本,慧洋船隊減速比例低,影響有限。
6. 競爭分析
- 同業比較: 相較新興航運(Cape型為主)、裕民(Cape+Panamax)、四維航(Handy為主),慧洋船隊結構多元,避開高波動Cape型。

- 財務對比: 2025年Q1-Q2,慧洋營收7.32億台幣,淨利2851萬台幣,ROE 0.6%,低於U-Ming(ROE 2.41%)及Taiwan Nav.(ROE 2.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