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閱讀書籍:周冠男教授《(長期買進)》
投資道路上的第一本書
很多人在投資時會被各種熱門名詞吸引:選股、存高股息、短線操作……但結果往往和期待不同。對我來說,這本周冠男教授的著作,是我出社會後開始認真學習投資理財的第一本書,也很慶幸自己一開始就遇到最適合的入門書籍,讓我少走了許多彎路。
讀完之後,我更清楚地理解:長期、低成本、分散、被動 才是帶來穩健報酬的關鍵。這篇文章整理了我的重點與心得,方便自己回顧,也分享給有需要的朋友。
🌱 長期投資的核心理念
書中強調「投資要基於事實,而不是故事」。短期市場漲跌幾乎無法預測,而真正可靠的,是指數化的長期報酬。
我的重點整理:
- 低成本(ETF 比基金便宜很多)
- 不選股、不擇時、不預測市場
- 買進並長期持有,享受複利
- 全球分散配置
- 有紀律地再平衡
- 堅持到底
👉 換句話說,就是「跟著市場走,不和市場對抗」。
📊 股票與債券 ETF 的角色
1.股票 ETF
- 個股風險極高,很難挑到長期贏家的公司。
- 指數型 ETF 幫我們自動分散,抓住整體市場報酬。
- 國內例子:0050、006208
- 國外例子:VOO、VTI、VT、QQQ
2.債券 ETF
- 主要功能是降低波動、提供現金流。
- 配置比例可依照「100 - 年齡」的原則 (這只是常見的其中一種方式,實際上還是要依照個人狀況來配置)。
- 國內例子:00751B、00694B
- 國外例子:BND、BNDX、BNDW
🚫 需要小心的投資商品
- 高股息 ETF:看似拿到現金,其實可能犧牲了複利效應與總報酬。
- 主題式基金:常以故事行銷,但缺乏長期實證。
- 槓桿/反向 ETF:短期工具,不適合長期持有,會有淨值損耗。
- 期貨與選擇權:投機成分高,一般投資人難以駕馭。
- 虛擬貨幣與 NFT:價值來自人類共識,缺乏穩定基礎,投機性高。
🏠 房地產的角色
- 房地產長期報酬和股票接近,但波動更低。
- 缺點是流動性差、交易成本高。
- 對有些人來說,這反而是一種「自我控制工具」,避免過度交易。
🧠 投資最大的敵人:人性
書中提到:「投資的最大風險是對自己一無所知。」
常見的心理偏誤包括:
- 過度自信 → 交易當下,堅信自己是對的
- 賭徒謬誤 → 認為漲跌會「輪流」
- 後見之明 → 事後覺得自己早知道
- 框架效應、錨定效應 → 被數字或描述方式影響判斷
👉 投資不是和別人比,而是和自己的人性搏鬥。
🎯 我的收穫與反思
這本書讓我更確定:
- 與其追逐熱門題材,不如穩定持有市場。
- 在投資裡,智慧是起點,耐心與紀律才是終點。
- 「躺在指數上的路」看似無聊,卻是最靠譜的路。
正如巴菲特所說:「在錯誤的道路上,跑再快也沒有用。」
選對道路,然後慢慢走,才會走到終點。
⚠️ 風險揭露
本文僅為個人讀書心得與投資紀錄,不是投資建議。
投資有風險,市場有漲有跌,請自行評估風險並承擔投資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