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帶一群志工夥伴就像養貓。你每天呼喚「來來來,我們一起開會」,結果來的總是不一樣的幾隻。有的躺在角落曬太陽,有的突然叼來一隻老鼠(雖然不在計畫裡,但也是一種貢獻),還有的默默消失一週,等你差點忘記牠的存在時,又悠然自得地回來:「我在啊!」而你,就是那個永遠搞不清楚牠們在想什麼的鏟屎官。
身為這群善意集合的臨時隊長,我常常覺得自己不是在「帶隊」,而是在經營一個大型臨時家庭。裡面什麼人都有:行動派,一句話沒聽完就衝去做事;藝術家型,永遠在討論「靈感」卻很少交出成品;還有隱形人型,名單上有名字,群組裡有頭像,但除了第一天報名,之後從來沒有現身。
當計畫遇上現實
有一次我們辦一場小型活動,按照計畫應該是輕鬆愉快,結果前半小時像災難片現場。有人臨時請假,場地佈置人手不足,投影機不聽話,連桌上的花瓶都在最後一刻打翻。那一瞬間我心裡閃過無數念頭:完了,今天肯定砸鍋。可是神奇的事情發生了。一個平常安靜到我差點忘記他存在的志工,忽然自動接手場控,把流程重新排了一遍;另一個原本只是來幫忙搬椅子的女生,竟然臨時上台當主持人;至於那個翻倒花瓶的人,乾脆跑去超商買了一束新的花,還加了糖果點綴。結果呢?活動居然順利結束,參加的人甚至說氣氛很溫暖。
那時我才明白,有些事情不需要完美的計畫,只需要願意伸出手的人。就像那個默默接手場控的志工,他平常話不多,但關鍵時刻卻能看見大家的需要;那個臨時主持人,雖然沒有經驗,但她的真誠反而讓現場多了份人情味。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把一場可能的災難變成溫暖的回憶。

在志工的世界裡,心意比效率更重要
那一刻我才明白,志工世界不是按「效率」在運轉,而是靠「心意」在支撐。看起來亂糟糟的背後,其實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幫忙。
如果把一切都當作命令,大家會慢慢失去熱情;可如果把他們看作夥伴,就會發現每個人都想用自己的方式留下一點痕跡。有的人善於安排,有的人擅長陪伴,有的人雖然少說話,但只要一出手就是解藥。就像貓咪一樣,你越想控制,牠們越是不配合;但如果你願意理解牠們的節奏,反而會收穫意想不到的驚喜。
原來,最好的領導是讓人感到被需要
很多時候,活動的成敗其實不在流程是否完美,而在於彼此之間有沒有看見和接住對方。志工之所以留下來,不是因為事情有多順利,而是因為有人在混亂裡拍拍肩膀說:「有你真好。」
我慢慢懂得,帶領的核心不是「控制」,而是「陪伴」。不是讓所有人都聽話,而是讓每個人都覺得自己重要。即使計畫中途跑偏,即使現場雞飛狗跳,只要大家心還在一起,那就足夠了。因為真正的領導,不是站在台上指揮交通,而是讓每個人都感受到自己獨特的價值。
混亂裡的溫柔提醒
所以,親愛的你,如果有一天你也成為一群志工的臨時隊長,請記得,真正的領導不是站在最前面喊口號,而是在最後一排靜靜地看著,然後在每個人最需要的時候伸出手。
因為啊,一個志工願意留下來,不是為了分工表,而是為了那句溫柔的話:
「謝謝你,有你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