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財富階梯》的框架裡,Level 1 代表生存線上的節儉。這本來應該只是起點,但現實世界裡卻存在三種不同的樣貌:
- 有人資產早已跨越 Level 4,卻仍選擇用 Level 1 的方式生活。
- 有人受文化影響,即使家境改善,依舊停留在 Level 1 的消費模式。
- 有人雖然真實處於 Level 1,卻努力把限制活成自由。
為了更清楚展現這三種不同的姿態,我把文章分成三篇:
- (一)《富豪為何選擇活在 Level 1?》:節儉是主動的自由選擇。
- (二)《華人父母的省錢哲學:安全感還是匱乏?》:節儉是文化慣性的固化。
- (三)《第三條路:在 Level 1 的限制裡活出自由》:節儉作為生活設計的策略。
這個系列邀請你一起思考:節儉,是迫於無奈,還是主動選擇?又或者,它能成為限制中的自由?
被動與主動之間,還有第三條路
當我們談論「節儉」時,常常可以看到兩種情形:
- 迫於無奈的節儉:因為收入有限,必須壓縮生活。
- 主動選擇的節儉:像巴菲特、MrBeast 那樣,資產充裕卻偏愛簡單。
但對於真正處於 Level 1 的人來說,還有一條 第三條路:
👉 在限制裡找到自由,讓「不得不」轉化為「我願意」。
1. 心態轉換:限制 ≠ 匱乏
限制是一種條件,不等於貧窮。
- 匱乏 意味著「我缺少,所以不完整」。
- 限制 則意味著「我擁有的有限,但足以構築某種選擇」。
當你接受限制存在,就能從「抵抗」轉向「創造」。這是自由的起點。
2. 行動策略:設計感地活
- 小資源最大化 用設計思維對待生活:空間有限,就設計多功能用途;預算有限,就投資在能長期支撐的工具或技能上。
- 小確幸的放大器 低成本的快樂(散步、一本書、一杯咖啡)若能被放大體驗,就能產生超越價格的滿足感。
- 用節奏取代比較 不和他人比「消費等級」,而是和自己比「今天是否比昨天更安定、更舒展?」。
3. 哲學支點:承認限制,創造自由
限制的存在,可以反過來成為生活的秩序:
- 有限的預算 → 幫助你聚焦優先次序。
- 有限的時間 → 迫使你選擇最重要的事。
- 有限的空間 → 教你去蕪存菁,只留下真正需要的東西。
當我們學會把「少」當成「清晰」的力量,限制就不再是障礙,而是自由的土壤。
小結
對真正處於 Level 1 的人來說,第三條路提醒我們:
你不需要等到「升級」才能自由。 自由不是資產等級的附加條件,而是你如何回應限制的方式。
✨ 關注「策略敘事坊」
在這裡,我會持續分享關於 策略敘事 × 財務自由 的觀察,陪你一起思考如何在不同限制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