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 我是CCChen
翻開書頁,就是邁向成長的第一步,改變從此展開。
別再揮舞滑鼠了!《AI 自動化流程超 Easy》教你用一句話、一拖拉,就打造效率爆表的 AI 工具流。
本篇文章為 分享書本:《AI 自動化流程超 Easy:不寫程式 No code 也能聰明幹大事》 的閱讀整理

書本資訊
書名:AI 自動化流程超 Easy:不寫程式 No code 也能聰明幹大事
作者:施威銘研究室
出版社:旗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年10月22日
ISBN:9789863128069
頁數:約 424 頁
書本摘要
本書聚焦於利用 No-code 工具如 make.com 結合生成式 AI(如 ChatGPT),讓讀者只需拖拉操作或輸入簡單指令,即可快速建立自動化工作流程。
書中以循序漸進方式,透過大量實務範例,展示如何打造 AI 驅動的自動化應用,
包括網頁爬蟲、資料擷取、自動傳訊、報表更新等多樣場景。與傳統程式開發相比,這些流程完全避開程式語法,讓非技術背景的人也能上手。
書中更強調跨平台整合,教你如何將 Google 試算表、Slack、Gmail 等常用工具串接,透過 AI 強化效率。從職場任務到創業應用,本書皆提供清晰的指引,幫助使用者快速入門並靈活應用,打造屬於自己的智慧自動化系統。
它不僅是工具教學,更是未來數位工作思維的轉型藍圖。
書本精華重點 (3點)
1. 避開程式語法,以拖拉與一句話設計 AI 自動化流程。
2. 實務案例完整,涵蓋網頁爬取、AI 處理、試算表匯出等端對端流程。
3. 善用 make.com 與生成式 AI,大幅提升非技術者的自動化能力。
10大核心重點概念摘要
1. AI 與 No-code 的結合讓人人都能打造自動化流程。
2. make.com 是核心平台,透過拖拉即可完成自動化設計。
3. 工作流程由觸發器與動作組成,可靈活調整。
4. 常見應用包括網頁爬蟲、資料整理、訊息通知。
5. AI 工具可用於文字生成與資料預處理,提升流程智慧化。
6. 跨平台整合能大幅提升數位工作效率。
7. 報表自動化能節省時間並減少人工錯誤。
8. 實務案例展現 No-code 工具在商業與創業中的價值。
9. 最佳實務包括流程規劃、監控與維護。
10. No-code 與 AI 是數位轉型的加速器。


內容重點整理 + 技術彙整
《AI 自動化流程超 Easy》完整展示如何透過 No-code 與 AI 結合,幫助讀者快速打造自動化系統。
全書以 make.com 為核心,逐步講解從基礎到進階的應用。初學者可透過範例快速建立第一個自動化流程,
體驗觸發器與動作的運作方式。書中大量範例涵蓋常見場景,包括從網頁擷取資料、即時通知、更新 Google 試算表、
到自動寄送 Email 等,讓使用者立即能夠應用於職場與日常任務。
進階部分則強調 AI 工具的導入,透過 ChatGPT 等生成式 AI,讓流程不只是機械化,而是能智慧化處理文字、
進行摘要或生成內容。跨平台整合則是另一亮點,透過 API 串接將不同工具協同運作,實現真正的端對端自動化。
本書不僅提供技術教學,更傳達數位轉型思維,強調在無程式背景下,任何人都能活用 AI 與自動化工具,
為工作、創業與生活開啟全新的可能性。
技術彙整
1. No-code 工具 (make.com) 的基礎與應用。
2. 觸發器與動作的工作流程設計方法。
3. 與生成式 AI (ChatGPT) 的結合應用。
4. 跨平台整合與 API 串接。
5. 自動化流程的監控、維護與最佳實務。
《AI 自動化流程超 Easy:不寫程式 No code 也能聰明幹大事》完整架構/流程/技術地圖
第 1 章 AI 自動化流程簡介
· 1-1 什麼是 AI 自動化流程?
o 定義: 透過人工智慧技術,自動化執行重複性、高時效性或複雜的任務,從而提升效率與準確性。
o 核心: 讓 AI 成為你的虛擬助手,處理例如資料整理、內容生成、訊息通知等工作。
· 1-2 什麼是 No-Code 無程式碼的開發方式?
o 定義: 無需撰寫任何程式碼,利用視覺化的拖曳介面和模組化工具,就能快速建立應用程式或自動化腳本。
o 核心: 降低技術門檻,讓非工程背景的個人或團隊也能輕鬆實現創新。
第 2 章 使用 make.com 設計自動化流程
· 2-1 make.com 的基本概念:
o 核心概念: 透過模組 (Module) 串接情境 (Scenario),建立自動化流程。
o 流程: 註冊 → 連接服務 (e.g., LINE, Instagram) → 拖曳模組 → 建立自動化。
· 2-2 設計第一個自動化流程:
o 應用實例: 「透過 LINE 通知 Instagram 新貼文」。
o 流程: Instagram 新貼文 → make.com 偵測 → LINE 通知。
· 2-3 定時執行腳本:
o 功能: 設定固定時間間隔(例如每小時、每天)來檢查並執行流程。
o 應用: 定期檢查新資料、發送報告。
· 2-4 篩選資料變化流程:
o 功能: 使用篩選器 (Filter) 讓資料在流程中依據特定條件(例如文字包含某個關鍵字)繼續或停止。
o 應用: 只通知包含特定主題的 IG 貼文。
· 2-5 make.com 的進階操作:
o 客製化訊息: 透過變數,將動態資料(例如新貼文連結、標題)插入訊息內容。
o 匯出腳本: 將流程儲存為藍圖 (Blueprint),方便分享或備份。
· 2-6 make.com 的計費機制:
o 核心: 以操作 (Operation) 數量計費,每次模組執行都算一次操作。
o 管理: 檢查剩餘操作數量,選擇適合的付費訂閱方案。
第 3 章 用 ChatGPT 的頭腦幫自動化流程長智慧
· 3-1 付費註冊 OpenAI API:
o 核心: 透過 OpenAI 的API 金鑰 (API Key),讓 make.com 能呼叫 AI 的智慧能力。
o 流程: 註冊帳號 → 產生金鑰 → 付費儲值。
· 3-2 匯入藍圖快速建立腳本:
o 功能: 利用 make.com 提供的藍圖,快速建立預先設計好的 AI 腳本,省去手動設定的麻煩。
· 3-3 讓 AI 幫我們篩選圖片內容:
o 技術: 整合 AI 模型進行圖片分析。
o 應用實例: AI 辨識圖片內容後,依據分析結果(例如「圖片是貓」)來決定後續流程。
· 3-4 圖片分析的綜合應用:
o 應用:
§ 用 Notion 備份 IG 貼文: 結合 AI,自動為 IG 貼文圖片加上文字描述後,儲存到 Notion 資料庫。
§ 使用 switch: 根據 AI 分析結果(例如 圖片類型 = 食物),將資料分流到不同的路徑。
§ 結合 OneDrive 批次辨識: 自動批次辨識 OneDrive 雲端硬碟中的圖片文字內容。
第 4 章 與 AI 對談的 LINE 聊天機器人
· 4-1 生成式 AI LINE 聊天機器人基本架構:
o 核心技術:
§ LINE Message API: LINE 提供的介面,用來接收和發送訊息。
§ Webhook: 讓 make.com 能即時接收來自 LINE 的訊息。
o 流程: 使用者傳送訊息 → LINE API 接收 → Webhook 通知 make.com。
· 4-2 讓聊天機器人變聰明:
o 核心: 在 make.com 流程中加入聊天模組 (Chat Module),讓 AI 能理解並回覆訊息。
o 應用: 建立一個能與使用者互動,並提供回答的 AI 機器人。
· 4-3 設計網頁摘要機器人:
o 技術:
§ HTTP 應用: 讓 make.com 能夠取得網頁內容。
§ 文字處理模組: 清理網頁內容,轉換成純文字。
§ AI 摘要: 將純文字內容交給 AI 進行重點摘要。
o 流程: 使用者傳送網址 → make.com 取得網頁內容 → AI 摘要 → 回覆給使用者。
第 5 章 帶領自動化流程進入聲音與繪圖的世界
· 5-1 設計自動口譯機:
o 核心技術: 整合語音轉文字 (Speech-to-Text) 與文字轉語音 (Text-to-Speech) 的 AI 模組。
o 流程: 錄製語音 → 語音轉文字 → AI 翻譯 → 翻譯結果轉成語音。
o 錯誤處理: 利用 Ignore 和 Resume 處理流程中可能發生的錯誤,例如音檔長度不足或文字輸入錯誤。
· 5-2 讓 AI 幫我們生圖:
o 核心: 整合 DALL·E 3 等生成式 AI 繪圖模型。
o 流程: 輸入文字提示 (Prompt) → DALL·E 3 生成圖片 → 取得圖片連結。
· 5-3 綜合演練:自動從網頁清單摘要配圖:
o 應用: 建立一個能自動化處理「網頁摘要」與「圖片生成」的複雜流程。
o 流程: 從 Excel 讀取網頁清單 → AI 摘要網頁內容 → 根據摘要內容,請 AI 生成圖片 → 將摘要與圖片儲存到指定位置。
第 6 章 讓 AI 自主規劃流程:代理 (Agent)
· 6-1 依據明確資料項目進行不同流程:
o 核心: 使用 Router 模組建立多個分支路徑,依據特定條件(例如 LINE 訊息類型)將資料分流。
· 6-2 讓 AI 依據口語自動進行不同流程:
o 核心:
§ 讓 AI 判斷使用者「口語化」的問題意圖。
§ 讓 AI 以規定格式 (JSON) 回覆,使 make.com 能夠解析並執行對應的流程。
o 應用: 讓使用者直接說出「幫我搜尋...」,AI 就能判斷並執行搜尋任務。
· 6-3 設計可讓 AI 自主選用的工具:
o 核心: 將不同的自動化腳本定義為 AI 的「工具 (Tool)」,讓 AI 能根據需要,自主選擇並執行。
o 流程: 描述工具功能 → 設定工具參數 → AI 判斷並呼叫對應的工具。
· 6-4 設計可自主完成工作的代理 (agent):
o 核心: 結合重複執行 (Repeat) 與變數 (Variable),讓 AI 代理能夠多次執行任務,並在過程中儲存與更新資料。
o 應用: 建立一個能自主規劃並完成多步驟任務的 AI 代理。
第 7 章 使用外部 API 擴增功能
· 7-1 使用 make.com 中缺乏的模組:
o 核心: 透過 HTTP 模組直接呼叫外部服務的 API (應用程式介面),實現 make.com 內建模組沒有的功能。
o 應用實例: 呼叫 LINE Message API 取得使用者的顯示名稱。
· 7-2 使用 make.com 中尚未支援的應用:
o 核心: 透過 HTTP 模組與存取令牌 (API token),連接 make.com 官方尚未支援的服務。
o 應用實例: 整合 HackMD,設計一個能自動備份網頁內容的 LINE 聊天機器人。
· 7-3 需要額外步驟才能使用的 API:
o 核心: 部分 API (如 Google Search) 需要API 金鑰和搜尋引擎 ID等額外設定。
o 應用: 設計一個具備搜尋功能的 AI 代理,當 AI 知識庫不足時,能自主上網搜尋。
· 7-4 需要額外步驟才能使用的應用:
o 核心: 針對 Gmail 等 Google 服務,需在 Google Cloud Console 建立專案、啟用 API、設定憑證,才能在 make.com 中使用。
o 應用: 設計可摘要信件、協助篩選履歷的自動化腳本。
第 8 章 幫 AI 加入記憶、RAG、程式能力
· 8-1 擁有記憶的 AI 大腦:
o 核心: 使用 OpenAI 的 Assistants API,讓 AI 能夠自動記憶對話過程,實現多輪對話。
o 應用: 建立一個能與使用者持續對話,並記住先前發言的性格分析機器人。
· 8-2 讓 AI 可以區分不同使用者:
o 核心: 結合 Data Store (資料儲存區),為每個使用者建立專屬的對話紀錄,實現多人同時使用的應用。
· 8-3 能夠查詢檔案內容的 RAG 應用:
o 核心: 透過 RAG (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 技術,讓 AI 能從外部檔案中搜尋並引用內容。
o 應用: 設計一個「隱私權專家機器人」,當使用者提問時,能從上傳的隱私權文件中尋找答案並提供引用來源。
· 8-4 會寫程式的 AI:
o 核心: 讓 AI 具備程式碼直譯器 (Code Interpreter) 的能力,能撰寫程式碼來執行任務。
o 應用: 設計一個能自動模糊人臉的自動化腳本,讓 AI 代理自行撰寫並執行圖像處理程式。
· 8-5 Assistants API 的計費方式:
o 核心: 除了模型使用費,還會針對執行緒 (Thread) 與檔案處理等功能額外計費。
第 9 章 AI 自動化流程進階應用
· 9-1 使用 AI 設計網路爬蟲:
o 核心: 讓 AI 擔任網路爬蟲 (Web Crawler),自動爬取網頁內容並整理到 Google 試算表。
o 應用: 自動依照日期建立工作表,儲存每日更新的網頁資訊。
· 9-2 建立自己的 API 服務:
o 核心: 使用 Aggregator (聚合器) 整理資訊,並將整個腳本包裝成可讓其他腳本呼叫的API 服務,實現模組化與重複使用。
· 9-3 分段處理長文件的技巧:
o 核心: 將過長的文字內容分段處理,避免超過 AI 模型的Token 限制。
o 應用: 設計自動翻譯網頁的腳本,將長篇網頁內容拆解成小段,再由 AI 分段翻譯。
附錄:與 iPAS AI 應用規劃師考試對應分析
8.1 初級考試對應
符合初級考試範圍的考點:
- AI 與自動化的基本定義
- No-code 工具與流程設計概念
- 生成式 AI 的應用與範例
- 跨平台串接與數位轉型思維
準備時應重視名詞解釋與基本應用操作。
8.2 中級考試對應
符合中級考試範圍的考點:
- 自動化平台的進階應用與 API 串接
- 生成式 AI 與資料處理的結合
- 工作流程的最佳實務與效能分析
- 數位轉型策略與跨平台整合案例
準備時需結合理論與應用,並能分析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