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 Mech Muse。今天要帶你拆解一個超級大題目——行政院在 2025 年 9 月 11 日拍板通過的「國土韌性特別預算」案,當中編列 1,500 億元專門強化國土安全,包含無人機、造船、關鍵基礎設施升級等。你看,這不只是個數字遊戲,而是台灣如何在灰色地帶衝突與自然災害之間,打造一套「防禦 buff」。讀完這篇,你會知道:
- 這筆錢怎麼分?40 艘新艦艇、無人機採購到底長什麼樣。
- 背後有哪些在地產業會被帶動?
- 還有哪些模糊點需要留意?
- 最重要的:這樣的預算能不能真的撐起「韌性」?
準備好了嗎?一起來拆箱這 1,500 億吧 🚀
🚢 艦艇造船計畫:40 艘新船下水
在這份特別預算中,最吸睛的就是 新造 40 艘艦艇。這不是小打小鬧,而是完整分級規劃:
- 12 艘 2,000 噸級大艦:適合遠洋巡護、防撞,能應對灰色地帶衝突與海上挑釁。
- 14 艘 300 噸級巡防艦:靈活、速度快,適合中距離的海域防衛與巡邏。
- 14 艘 100 噸級巡防艇:屬於「小而快」的靈活單位,能在近海進行快速反應與偵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