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張 ETF:0056 的經驗分享
剛踏入投資時,我的第一張 ETF 是 0056(高股息 ETF)。一開始很興奮,覺得 ETF 是「分散風險的投資神器」,應該會相對穩定。沒想到沒多久,帳面就跌到了 -10% 以上,每天打開股票 App 都心驚膽跳。
那段時間,支撐我繼續抱住的,是 每半年一次的配息。雖然金額不多,但讓我感受到「就算價格跌,ETF 還能持續帶來現金流」。熬了幾年之後,等到價格回升並在相對高點賣出,仔細一算,總共獲利達 50%,這段經驗讓我學到:
- 投資 ETF 不是一夜致富,而是長期堅持。
- 配息再投入,才能真正看到複利的效果。
- 最重要的是,選對 ETF + 堅持紀律,比短期的漲跌更關鍵。
為什麼要投資?
很多人會問:「錢放在銀行定存不好嗎?至少可以保本」
問題在於 通膨。假設每年通膨 2%,今天的 100 元,十年後購買力可能只剩 82 元。存在銀行,只會讓錢 越來越薄。
投資,則能讓資產跟著經濟成長。尤其是股市,長期與企業獲利與 GDP 同步,能跑贏通膨。投資的真正目的,不是短期暴利,而是 讓財富能穩健累積。
ETF 是什麼?為什麼選擇 ETF?
ETF(Exchange Traded Fund,股票指數型基金),是一種在交易所上市,像股票一樣買賣的基金。它的概念就像一個「綜合大禮包」。
買單一股票,就像只買一顆蘋果;買 ETF,則像買一籃水果,裡面可能有蘋果、香蕉、葡萄,一次打包。
ETF 的三大優勢:
- 分散風險:不怕單一公司股價暴跌。
- 交易便利:和股票一樣,隨時能買賣。
- 成本低廉:管理費、內扣費用比共同基金低很多
投資市場上有股票、基金、債券等不同工具,為什麼越來越多人建議新手從 ETF 開始?原因有以下幾點:
- 門檻低:零股即可買進,不需要一次拿出大筆資金。
- 不用挑股:不用煩惱哪家公司未來會漲,ETF 幫你打包一籃子標的。
- 情緒管理友善:波動相對個股小,新手比較不容易因為恐慌而賠錢賣出。
- 透明度高:你清楚知道 ETF 追蹤什麼指數,投資範圍公開透明。
- 適合長期累積:搭配定期定額與股息再投入,ETF 能發揮時間複利的效果。
對剛入門的新手來說,ETF 是兼具「操作簡單」與「風險相對可控」的最佳起點。
ETF 的主要類別
ETF 的主要類別一是「市值型」追蹤大盤指數,適合長期穩健投資;二是「高股息型」強調配息收入,受退休族與小資族青睞;另外還有「產業型」和「債券型」,能針對特定題材或降低波動風險。

ETF 類別優缺點表
ETF 選擇四大黃金準則
1.看指數 → 決定投資方向
- ETF 本質是追蹤指數,投資方向由此決定。 例:0050 追蹤台灣市值前 50 大;0056 追蹤高股息成分股。
2.看費用 → 內扣費用越低越好
- 長期投資,費用差距會滾成大數字。
3.看規模 / 成交量 → 流動性越高越安全
- 建議選擇規模百億以上、成交量穩定的 ETF。
4. 看配息 → 頻率與來源影響現金流
- 注意配息來源是否健康(企業股息 vs 出售資產)。
*貼心提醒:
ETF 是新手最佳的投資入門工具,但不是「買了就好」。挑選方法、持有策略、長期紀律,才是讓資產穩健增長的關鍵。
如果你剛起步,建議從 市值型 ETF 開始,等累積經驗後,再逐步納入 高股息或產業型 ETF,打造專屬於自己的投資組合。
結語
投資是一場長跑,ETF 就像是新手最合適的「入門工具包」。但每個人的需求和風險承受度不同,挑選的重點也會不一樣。
你覺得自己最在意 哪一個 ETF 選擇原則呢?
A:分散風險(看指數)
B:省下成本(看費用)
C:進出方便(看規模 / 成交量)
D:穩定現金流(看配息)
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你的選擇與理由,也許能幫助更多同樣在起步階段的投資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