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賈寶玉初次見到了秦可卿,便解鎖了男女之情,愛上了秦可卿。我本以為是賈寶玉當時年少、戀愛腦,靈玉投胎的天生情種,所以隨性對具有姿色的女人就會心動。
後來秦可卿得病,開始看到她的個人魅力,不但寧國府上上下下都為她著急,甚至榮國府也傾一家之藥力想要救治她。一直到紅顏玉損時,在她的葬禮上,不管是長輩、平輩、晚輩,甚至是奴僕都為她哭泣。
秦可卿是這樣一個完美的女子,她集合了三大金釵「薛寶釵」、「林黛玉」、「王熙鳳」的各種優點。有薛寶釵的擁容華貴,但是多了一分靈動;有黛玉的絕世風華,但是性格溫婉;操持家事時,有如王熙鳳的雷厲風行,但是內心慈悲、溫柔如水,並且內心又充滿深層的情感。
這樣一個內外兼美的女子,待人處事卻又極其圓滿,秦可卿出身並不高,但她懂得在榮府中做人。她待長輩恭謹、待同輩親和,對下人也不苛刻,這讓她贏得了上下尊重。言語溫柔,舉止大方,無論對誰都能顧及情面。這種「八面玲瓏卻不做作」的氣質,使她像潤滑劑一樣,緩和了許多人際矛盾。秦可卿是一個「理想化」的女性形象,她身上幾乎沒有缺點,是曹雪芹筆下「最圓滿」的女性角色。
我和朋友聊到這一段,朋友問我覺得現實中,有人可以做到像秦可卿這樣的存在嗎?我說:「可能可以做到,但終究會短命吧~」
原因有幾個:
1. 情感能量的耗損
一直維持人人喜歡的形象,需要不停地以體貼、圓融、遷就別人的模式在與人相處,這是一種能量的供給。長期下來會消耗精力,容易情緒耗竭或身心透支。
2. 壓抑真實自我
為了不冒犯任何人而壓抑真實想法和需求,久了會產生孤獨感、失落感,甚至心理崩潰---看起來被愛,人們喜歡的是她提供的各種價值,資源、情緒、想法等等,也正因為她是長期的供給者,所以人們會疏忽對她的關心,她的內心就沒被真正理解或支持的機會。
3. 社會學上的反噬
當一個人被普遍理想化,別人可能會轉為嫉妒或覺得不公平,社會評價會快速反轉,尤其在利益衝突或緊張情況下,很容易成為被攻擊的對象。例如,焦大喝醉了就造謠、暗諷、攻擊她。
4. 不真實的人際連結
被「喜歡」多半是基於表象或角色定位,不見得是深度互信的關係。真正需要支持時,這種淺層的喜愛往往幫不了忙。這導致秦可卿有任何委曲,也沒有對誰說出半句。
為了完美存在的秦可卿,甚至在臨終前還託夢王熙鳳,給出一個能拯救賈家的「避禍復興計畫」。而秦可卿在短短二十年就消損的真正原因,甚至也可能是為了「守護完美」,而導致內在的崩潰,死亡可以守護住一切。
然而,秦可卿一生有多完美,世人對她一時失足的誤解與評價就有多殘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