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遇到讓我們覺得不舒服的人,是選擇忍讓還是離開呢?有沒有什麼方法能徹底〝解決掉〞呢?
其實我們要處理的是這個〝不舒服〞,而不是選擇忍讓或離開。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讓自己不舒服的人和事,這是來到這個世界一定會遇到的事,不舒服是很正常的事,我們要先允許和接納自己的不舒服。但如果我們不想要自己的人生,同樣的事情一再發生,那麼我們就要去處理這個〝不舒服〞。如果我們覺得自己的一生無所謂,隨便過完就算了,一再重蹈覆轍也沒關係,那麼選擇離開和忍讓都可以。因為離開和忍讓是治標不治本,你離開一個讓你〝不舒服〞的人,下一次還是有機會再遇到同樣的人。真正的因果是在這個〝不舒服〞上面,〝不舒服〞是一個果,背後有一個因。
❓為什麼我們會遇到這個讓我們不舒服的人呢?
我們的〝不舒服〞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我們看到這類的人,我們當下就〝不舒服〞了。比如說看到自私的人、愛拍馬屁的人,或是人前人後的假面人,我們還沒有深交就馬上覺得特別討厭。另一種情況是,我們和某一些人在一見面時,就被吸引,但是隨著深入交往,發生很多事情,讓你覺得很消耗、很〝不舒服〞。
𖤐第一種情況是我們內在的排斥性
我們遇到一個愛拍馬屁的人,看了就渾身不舒服、特別討厭,那麼其實我們對拍馬屁這種人性特質過敏,並且充滿評判。而這種評判是來自於對自己的評判,我們不允許自己成為拍馬屁的這種人,覺得很噁心,所以我們也不允許別人拍馬屁,這是我們內在標準的向外投射。
但事實上,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套屬於自己的評價系統,我們都知道應該允許自己做自己,也讓別人做別人,是一種尊重。我們有了評判,那就是我們內在出了問題。這源自於我們從小被植入的觀念,小時候我們聽大人們說誰在拍馬屁很丟臉,誰用了巴結的手段拿到了不該拿的結果,這些言語植入到我們的潛意識之中,因為我們也想被原生家庭或成長環境中的人接納,所以我們也會嚴格要求自己不要成為那種大家都在唾罵的人,因而成為一種限制性的信念。
當我們特別討厭一類人時,我們其實就在迎合某一種價值觀,在心中就有對錯好壞的標準。並且,其實這是一套評判自己的標準,有了好壞和是非對錯的想法後,在我們的人生中,就只能接納自己的一部份,而不是接納自己的一切。因為我們每個人的內在都是陰陽共生,都同時存在有神性、人性和慾望,我們要能接納自己內在的欲望,接納自己犯錯,才算是接納完整的自己。
所以把這個內在的評判程式刪除掉,就不會再遇到所謂看了就〝不舒服〞的人,允許每個人在不同的課題中探索。
𖤐第二種情況是在創傷吸引下認識的人
我們一開始莫名被一個人的某種特質吸引,但是相處之後,才發現這個人不但沒有滋養我們的能量,反而還消耗掉我們的能量,原本期待能夠完整自我,卻在相處的過程中,不斷的激起我們內在的缺失,讓我們越來越不喜歡自己。驚覺自己交錯朋友、投入不適合的關係之中。
這種情況叫「創傷吸引」,那是小時候未被滿足的需求,也可能是童年創傷,想要通過一個人來滿足或治癒我們。當我們遇到這種可以填補童年缺失的特質時,我們就會不可自拔的投入。然後忽略了其他主觀價值的情況下,被這種「創傷吸引」操控,就會發現自己在這段關係中透支自己的能量,愛恨交織下越來越痛苦。
正確的交朋友應該是建立在欣賞對方的特質上,而不是建立在「創傷吸引」,希望透過某個人可以完整自己內在的缺失。交朋友有創傷吸引傾向的人,會一再投入相同類似的關係之中,在同樣的痛苦中掙扎。
解決「創傷吸引」最好的方法是從向外求,轉為向內求,先了解自己真正的需求是什麼,然後自己滿足自己的這份需求,而不是試圖讓別人來滿足我們,放下對他人的期待。
童年創傷,小從未被滿足的需求,大到情感被忽視、身體或精神受到虐待,這些創傷可能出現在家庭裡、校園中,或是某個老師或長輩的言語或行為,對我們的童年心智造成負面影響。不一定是重大事件,但是卻形塑了我們還在發育的心智,有些人甚至不記得是否有童年創傷。但我們可以從幾個成年後的特質,來觀察自己。
𖤐如果我們有以下幾種特質,就可能具有「童年創傷」的內在缺失
一、情緒調節障礙:焦慮、恐慌、情感麻木
二、自我認同扭曲:「毒性羞恥感」,例如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預期性被拒焦慮」,表現為過度討好或刻意疏離。
三、成癮行為:購物、#暴食、濫交。其至出現逃避策略,成為一個工作狂、完美主義者。
四、身體記憶影響生理健康:免疫力失調、自律神經失調。
觀察自己是否有以上的特質,同時也回想自己在人際關係中,是否有「#創傷循環」的狀況。如果這個「創傷循環」嚴重的影響到我們的生活,應該要尋求專業心理師進行「創傷評估」,然後接受療。
如果只是影響到我們的幸福感,那麼可以試著透過簡單的調整,讓我們內心愛的能量,可以治療自己。正念觀想、運動、藝術治療,破解「凍結、中毒」的身心狀態。
我們不需要大張旗鼓的改變,才能夠調整內在。我的方法非常簡單,我曾經是一個有酒癮的人,真正讓我改變的不是把酒櫃上鎖,而是我先找到讓我可以對抗酒癮相關的主題,我想要保持年輕有活力,所以我找了很多我喜歡的模特兒照片,然後每天花時間觀想自己就是那樣年輕有活力。
透過每天這樣的觀想,我酒越喝越少,也開始想要健身運動,我開始自然而然的改變。
相信我,每天三分鐘「觀想」可以改變人生,這個方法連續做21天之後,一定會自然而然的改變。
但是大部份的人,因為簡單到不可思議,而從來沒有開始過,就算開始了也沒有堅持下來。有興趣的人,可以私訊問我,我陪你一起討論。
潦草的解決方式是解決別人,而成長的解決方式是解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