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 Mech Muse。今天要帶你看一份剛出爐的分析:東南亞如果要走向核能,到 2050 年要花上 2080 億美元,而小型模組化反應器(SMR)竟然成為首選。這篇文章會帶你認識東南亞核能夢背後的背景、SMR 為什麼在高成本下仍受青睞、各國的實際計畫,以及投資與風險面向。如果你對「亞洲能源版圖」和「未來小型核電站」有興趣,這篇會讓你收穫滿滿。⚡️
🌏 東南亞為什麼突然想「擁抱核能」?
2025 年 9 月 15 日,Wood Mackenzie 公布了一份報告《What if Southeast Asia goes nuclear?》,丟下一顆不小的震撼彈:要讓東南亞在 2050 年擁有 25 GW 的核能裝置容量,至少需要 2080 億美元投資。這是從「零基礎」起步的巨大挑戰,因為目前整個東南亞沒有任何運行中的核能電廠。
那為什麼現在突然熱起來?主要有兩個推力:
- 減碳壓力 🌱:東南亞很多國家仍然依賴煤和天然氣作為基載電力,碳排放龐大。隨著國際減碳壓力加劇,核能成為「零碳」選項之一。
- 能源安全 🔐:地緣政治和能源進口依賴讓各國開始尋找「穩定自產」的能源,核能就成為戰略選項。
Wood Mackenzie 在報告中指出,核能對這些國家有一個特別的吸引力:不需要大規模升級電網,就能提供穩定的基載電力。
👉 Mech Muse 觀點:可以把東南亞想像成一個愛開派對卻老是跳電的社區,SMR 就像一台小型但穩定的「卡拉 OK 發電機」🎤——雖然買起來比大電廠貴,但裝上去立刻能讓派對不再停電。
⚡️ SMR 為什麼會成為首選?雖然貴但快
在這份報告裡,SMR 成為東南亞的核能首選技術,雖然它的成本比大型核能高出一倍以上:
- SMR:到 2050 年預估 US$220/MWh 💸
- 大型核能:到 2050 年約 US$101/M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