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麥肯錫(McKinsey & Company)預估,全球半導體產值在2021年已達到4600億美元,2022年進一步增至6000億美元。然而,6000億美元只是未來成長的基礎,日本半導體設備龍頭廠商東京威力科創(TEL)社長河合利樹表示,未來5至10年,數位轉型、減碳、智慧城市、AI及後5G技術革新將持續推動市場需求。大容量化、高速化、高可靠性及低耗電力是未來的必需品,而實現這些需求的關鍵在於半導體技術,預計到2030年,全球半導體產值將達到1兆美元。
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台灣區總裁曹世綸表示:「半導體設備市場歷經多年歷史性榮景,2023年出現循環性調整,2024年市場可望回溫,預估2025年受惠於新晶圓廠成立、產能擴張、以及先進技術和解決方案需求看漲的利基下,將迎來強勁反彈,帶動前段和後段製程設備需求成長。」在前段及後段製程推動下,半導體製造設備銷售預期於2024年回升,並在2025年創下1,240億美元新高。
根據台灣工研院的統計,從2021年到2025年,半導體製造各關鍵設備的年成長率將為:曝光機8.5%、薄膜沉積7.9%、蝕刻3.9%、量測4.3%。其中,以EUV曝光機的成長最為迅速,預計其複合年均成長率(CAGR)將達到21%,在曝光機市場中的份額將從42%上升到70%。(點擊顯示資料來源)
根據2023年(文智璞產業趨勢研究所)第四季的數據顯示,全球半導體設備供應商營收排名前五大的公司依序為:荷蘭艾司摩爾(ASML)、美商應用材料(AMAT)、美商柯林研發(Lam Research)、日本東京威力科創(TEL)、美商科磊(KLA)。
近年來台灣半導體設備的直接外銷金額呈現迅速增長,中國大陸、新加坡、美國和荷蘭成為主要出口市場,合計佔總出口的70%以上。其中,荷蘭是台灣最大的進口國,其次是日本、美國和新加坡。根據工研院的報告,雖然台灣本土半導體設備的出口額每年都在增加,但整體的出口/進口比例仍然約為1:5。
台灣的先進製程設備主要依賴國際領導設備商的進口。由於設備市場幾乎被大廠壟斷,加上前端設備開發和驗證所需的時間較長,台灣起步較晚,較難加入競爭。因此大多數台廠除了為外商代工模組外,主要以供應零件為主。儘管如此,台灣廠商在半導體設備方面仍具有有成長潛力。(點擊顯示資料參考來源)
近期,瑞銀集團(UBS)基於AI設備市況調高了對台積電2024/2025年資本支出預期,該集團認為,2024/2025台積電資本支出將可分別達到320億美元和370億美元,有望帶動相關設備廠持續成長。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請給多多按個愛心喔!♡♡♡感謝您♡♡♡
近期詐騙猖獗😢請各位多粉們注意‼️
小編絕‼️不加好友‼️不主動私訊‼️無群組‼️不推薦股票
📝 資料參考來源:
YT /Cmoney/外資券商/宏遠/群益/MoneyDJ/ 工商時報 等
🎀 免責聲明:投資涉及風險,請在做出任何投資決策前,
謹慎評估個人風險承受能力。
以上僅為知識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
🎀 以上皆為小編獨自製作完成,若有不足之處敬請指教。
🎀 本帳號不推薦任何股票,純屬個人學習分享
🎀 本貼文圖表為小編自行搜集資料統整制作而成,
如承蒙引用, 煩請知會,非常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