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屢創新高,護國神山台積電的股價更是眾所矚目的焦點。許多投資人心中充滿疑問:台積電現在還能買嗎?目標價到底在哪?手上的資金,應該投入成長型的市值ETF(如0050),還是穩健的高股息ETF(如0056)?
在《鈔錢部署》節目中,華爾街操盤手闕又上老師,針對這些投資人最關心的議題,提出了精闢的見解。
台積電劍指2000元預估達標時間點
面對台積電節節高升的股價,許多人好奇現在是便宜還是貴?分析指出,相較於輝達(NVIDIA)約47倍的本益比,或是其他AI巨頭如微軟、Meta等,台積電在台股市場的本益比約在20至23倍之間,使其成為參與AI浪潮中「最便宜」的選擇之一。那麼,台積電的股價天花板在哪?闕老師給出了一個大膽且明確的預測:目標價2,000元。
他進一步推算,若以年均12%的複利成長保守估計,台積電的每股盈餘(EPS)在2030年時將接近100元。屆時若以20倍本益比計算,股價便會達到2,000元。考量到台積電目前的盈餘成長速度其實超過12%,這個目標很可能會提前實現。
• 樂觀情境:可能在2028年底前就能見證2,000元的到來。
• 保守情境:最晚可能在2032年底達標。
闕老師也坦言,他個人在台股持有的台積電部位,計畫要親眼見證2,000元的到來才會考慮分批減碼。
台積電為何值得長期持有?
台積電的強大,不僅展現在股價上。闕老師點出,其在全球晶圓代工市場高達70%的市佔率,遙遙領先第二名三星的7%,這賦予了台積電強大的「定價權」。一家公司若不夠強,是無法掌握定價權的,而這正是其一流企業特質的具體展現。
對於市場上流傳的各種利空消息,例如川普可能再度干預、要求台積電加碼投資美國等,闕老師認為,這些都屬於可預期的變數,而一流企業具備應對這些挑戰的能力。他強調,投資人應回歸基本面:只要台積電的盈餘能維持12%以上的年均成長,這些外部變數的影響就不那麼重要。
小資族必看:市值型ETF vs. 高股息ETF
談到一般投資人的資產配置,特別是習慣存傳統產業股的「價值型存股族」,許多小資族偏愛高股息ETF(如0056),卻因此錯過了由AI帶動的巨大成長趨勢。
1. 小資族應以「市值型ETF」(如0050)為核心:市值型ETF同時涵蓋了價值股與成長股,就像一份均衡的餐點,讓你的投資組合不會錯過像AI這樣的產業大趨勢。
2. 先求成長,再求穩定:資產在「幾百萬」級距的小資族,應優先考慮成長性。等到資產累積到數千萬甚至上億時,再將較多資金配置到高股息產品也不遲。
3. 觀念突破是翻身的關鍵:持有0056的130萬股東深刻思考,為何自己的資產成長速度不如0050。唯有突破觀念盲點,才有機會透過投資翻身。
從巴菲特的失手看投資的變與不變
近期股神巴菲特因投資食品股卡夫亨氏(Kraft Heinz)慘賠70%,引發市場熱議。闕老師分析,這個案例正反映了「十年河東,十年河西」的市場鐵則。
巴菲特代表的「價值學派」,近年來被AI驅動的「成長學派」領先了很長一段時間。卡夫亨氏的衰退,也源於消費者飲食習慣的改變,以及好市多(Costco)自有品牌的競爭。
然而,我們也不應因此小看巴菲特。儘管這筆投資失利,但它在波克夏公司總資產中僅佔3.3%,顯示了巴菲特卓越的風險控管能力。闕老師總結道:「巴菲特的穩健,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誰可以超越他。」。這個案例也再次提醒我們,若不具備巴菲特等級的分析整合能力,對一般人而言,投資「市值型ETF」會是最安全穩健的選擇。
總結來說,面對當前的投資環境,抱緊像台積電這樣的一流企業,並將資產核心配置在能跟上時代脈動的市值型ETF,或許是小資族通往財富增長之路的務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