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 Mech Muse。這篇文章帶你快速掌握 FT 中文網在 2025 年 9 月 發佈的〈機器人文明已到達:專訪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秘書長〉精華。專訪聚焦於 全球機器人產業的文明拐點,回答了幾個核心問題:
- 生成式 AI 如何加速機器人落地?
- 人形機器人 為何熱度高但商用進展慢?
- RaaS(Robotics-as-a-Service) 是否能複製雲端運算的成功模式?
- 中美歐在 2035 全球機器人競爭格局 中會走出什麼差異路線?
讀完這篇文章,你能獲得一份清晰的產業導覽,幫助判斷未來兩三年的投資、創業或研究方向。🧭🤖

AI 加速落地、人形機器人降溫、應用外溢、缺工驅動自動化 ⚙️🤖
在專訪中,IFR 秘書長 Susanne Bieller 博士點出 2025 年機器人產業的四大主線:
- 生成式 AI 進入應用階段:過去 AI 在機器人領域多停留於「分析型任務」,例如影像辨識或物體抓取,如今生成式 AI 已開始協助程式設計,大幅降低專案開發人力需求,讓導入速度更快。這意味著未來機器人會更快適應不同場景,而不是長期卡在開發瓶頸。
- 人形機器人熱度與現實的落差:雖然展會上隨處可見人形機器人,但真正在商業領域的應用還是侷限在單一任務,例如倉儲物流中的搬運。多功能型人形機器人距離進家庭或辦公室仍需時間。
- 應用場景外溢:除了傳統的汽車、電子與金屬產業,建築、清潔、醫療與檢測維護逐漸成為新藍海,尤其在建築業,隨著缺工與預製工法的普及,機器人正被視為解決工地困境的新工具。
- 缺工成為最大驅動力:不論已開發國家(因人口老化與勞動力成本高)或開發中國家(缺乏熟練工),都在推動自動化。自動化不僅是效率問題,更是「能不能招到人」的生存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