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囉,我是 Mech Muse。
今天要與你們分享的是一場深刻的演講:來自「臺大演講網」YouTube 頻道的 「AI時代:機會與挑戰|113-2 人文與科技的對話」 🎥,講者是我非常敬重的學長、台大資工系出身、前台灣 Google 總經理——簡立峰老師。他的見解不僅深入淺出,更對台灣與全球未來提出了極具啟發性的警醒。
🌟 台灣的人口挑戰:少子化與黃金十年
簡老師開場就指出,台灣的最大危機不是 AI,而是少子化與超高齡化 🧓👶。根據國發會預測,台灣將於 2025 年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65 歲以上人口佔比將達四分之一,並且出生率持續下探。這代表什麼?
- 勞動力萎縮:年輕人口減少將導致產業缺乏足夠人力支撐。
- 內需市場縮小:少子化造成消費結構改變,經濟成長面臨挑戰。
- 社會負擔加重:高齡人口增加意味著醫療、照護成本大幅上升。
簡老師把台灣比喻為 30 年前的日本。當年,日本曾經是全球經濟奇蹟,甚至一度逼近世界第一。然而,人口老化讓日本經濟陷入「失落的 30 年」。他感嘆:「如果當年的日本擁有今日的 AI 科技,或許歷史會完全不同。」
這也是為什麼他說:「未來十年是台灣的黃金歲月,十年後就會進入老化與衰退期。」 他提醒大家:AI 是延緩老化、重塑產業的關鍵工具,但我們必須學會使用它。
🤖 AI的核心革命:從「說人話」到「生成內容」
AI 與過去的科技浪潮不同。簡老師指出,AI 需要更高的專業知識與判斷力 📚。在網路時代,十歲小孩也能熟練使用觸控螢幕;但在 AI 時代,只有具備深厚知識的人才能真正發揮 AI 的力量。
最大變革之一,是 AI 開始「說人話」 🗣️。
- 過去,你需要懂程式語言才能與電腦互動。
- 現在,你只需用自然語言對話,就能讓 AI 幫你解決問題。
- 未來三至五年內,所有裝置都可能透過對話溝通。
簡老師甚至舉例:藍牙耳機未來將實現即時語言翻譯 🌐。不論對方講日文、韓文或法文,你都能直接聽成母語。語言障礙不再是問題,但文化理解、思維習慣的差異,才是新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