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與魔鬼的對決:投資決策的三層思考
買賣股票時,我們經常遇到過這種情況:花了很多時間研究,找到一家很棒的公司,所有數字看起來都很完美,但心裡總有個聲音,猶豫著不敢出手?
這很正常。因為一個真正好的投資決策,光靠計算機是不夠的。它需要我們在腦中,輪流戴上三頂不同的「思考帽」。
今天,分享一個真實決策的推演流程做匿名處理:關於我們如何在兩個都很棒的選擇中,做出最終決定。第一層思考:誰的報酬更高?
首先,我們拿出計算機,冷靜地評估眼前兩個機會:
- 機會 A: 預期報酬 = 20% × 90% = 18%
像是一間穩健經營並配合政策利多的景氣循環股。它的成本控制的很好,獲利也很穩健。伴隨政策優勢,未來的常態獲利,可能跳上一個級距。投資它,大約能賺 20%,而且根據當下客觀數據顯示,降息機率高達90%,而降息足以刺激產業向上,故事成真機率大幅提高。
- 機會 B: 預期報酬 = 38% × 60% = 22.8%
像是一家潛力黑馬的科技公司。它的產品非常有前景,在手訂單相當驚人,一旦順利出貨,預期報酬達 38% ,其成敗取決於拉貨動能的斜率,也受惠於降息的傳遞效果,但整體來說成功機率不如景氣循環股確定,我們可以假設降息帶動客戶拉貨機率為60%。
經過計算風險與回報後,長遠來看,機會 B 的整體期望值更高。從純數學的角度,我們應該選擇 B。
第二層思考:現在市場傾向如何?
當我們看到股價走勢。我們發現一個矛盾的情況:
- 機會 B (數學上更好的選擇),股價跌跌不休,看起來很不穩定。
- 機會 A (數學上稍次的選擇),股價剛剛從谷底回穩,看起來正要起步。
第二層思考提醒我們:「雖然 B 的預期報酬高,但現市場認同度低。A 雖然稍佳,卻也並非市場最愛的題材類型。」
第三層思考:你更傾向左側交易或右側交易?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我們要評估我們自己的個性,更傾向何種類型的投資?
- 如果我們是價值投資的信徒,我們更青睞 B 的潛力,現在的市價遠低於其價值。
- 如果我們信奉的是純粹的海龜交易原則,那麼 A 和 B 都不會是我們的首選。
- 當然,你可能會選擇一種折衷方案,把 A 和 B 都加入自選股,等待市場的認同。
M.Formex金融思維工程:一個好的決策,從來就不是一個單一的「標準答案」。
免責聲明 (Disclaimer): 本文件所提供之所有分析、判斷依據與操作建議,僅為輔助決策之教育工具,其內容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招攬或邀約。任何依賴本文件內容所做的投資決策,使用者需自行承擔全部風險。在做出任何投資決策前,應諮詢專業的財務顧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