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說賣股票才是老師。更困難、也更考驗判斷力的,往往是決定該「賣出」什麼——尤其當你準備賣出的,是一家你認為相對具有潛力的公司。 下面,我將分享投資組合動態調整的思考過程:內容關於一個投資組合的調整決策,是如何在各個不同的思考角度進行權衡。
近期,我做出了一個決定:賣出手中持有的「公司 B」的全部股份,接受了一筆數額很小的已實現虧損。接著,我將這筆資金的一半,用來加碼買入我組合中另一檔核心持股「公司 J」,並將剩下資金,轉為現金儲備。然而,既然公司 B 也是一家好公司,為何要賣出,甚至是虧損賣出?
決策的推導:四個層面的權衡
投資決策往往,並非單一因素的結果,而是一個綜合性的戰略考量。
事件機率歸因:- 公司 J 的劇本,其成功的催化劑,有非常清晰、可被客觀數據驗證的外部證據支持。因此,我對它「故事成真」的確定性評估,非常高。
- 公司 B 的劇本,雖然長期潛力也很大,但它的成功,更依賴於一個相對更難預測的內部營運變數。相比之下,它的確定性就沒有公司 J 那麼高。
投資組合優化:
一個健康的投資組合,其中的每一個部位,都應該有其不可或缺的戰略角色。經過重新審視,我發現公司 B 的產業屬性,與我組合中另一檔防禦性更強的核心持股「公司 L」,存在部分的重疊。而在深入比較後,我判斷「公司 L」無論從現金流、護城河、還是防禦特性來看,其戰略位階都更高。這使得「公司 B」在我組合中的角色,顯得相對可以被替代。
市場認同度比較:
雖然在事件機率方面,三個公司幾乎難分軒輊,而公司J在籌碼面和技術面,顯然更有優勢。
機會成本比較: 綜合以上三點,問題的核心就變成了「機會成本」。 我的選擇,不再是「好公司」與「壞公司」的選擇,而是在一個「很好的機會」(公司 B)和一個「確定性更高、戰略角色更核心的絕佳機會」(公司 J)之間,進行抉擇。
戰略效益 最終我決定,賣出公司B,來應對此時日漸增加的漲多風險和過分樂觀的市場氛圍。不可避免的調整投資組合,必然帶來好處與壞處:
先說好處:
- 我將資金,從一個信念強度較低的部位,轉移到了信念強度最高的部位,從而可能獲得更高的報酬。
- 同時也順勢降低了整體的股票曝險,並增加了現金部位。為市場不確定性,提供了緩衝。
當然,我可能明天就會後悔?因為無論我們如何選擇,終將無法避免負面影響:
- 明天被我賣出的B公司強勢上漲,我將會產生情緒漣漪。
- 明天J公司如我所料,強勢上漲,那我永遠後悔我沒有買的更多。
- 或者就在明天,市場因為被一個出乎預料的系統風險襲擊,呈現無差別下跌。那麼我將後悔,為什麼不保留更多的現金。
- 或許兩家股票明天都將大漲,那麼我將責問自己為何要做持股調整?
決策的天秤
至此,我們發現,我們會採取何種決策,完全取決於你是誰,你的當下更傾向給與哪一個思考維度更高權重。
透過多維思考,我們證實了:投資組合管理,是一個持續進行動態優化的過程。而我們根本沒有人可以預測未來。很多時候當下看起來很好的投資機會,放在歷史長河中,根本不值一提。甚至可能是一個完全錯誤的決定。而我們唯一能做好的事情,就是為你的決策想好退路。
用應對代替預測,就是M.Formex的最高哲學
免責聲明 (Disclaimer): 本文件所提供之所有分析、判斷依據與操作建議,僅為輔助決策之教育工具,其內容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招攬或邀約。任何依賴本文件內容所做的投資決策,使用者需自行承擔全部風險。在做出任何投資決策前,應諮詢專業的財務顧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