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打開股票 App,心跳加速,卻只看到一片紅字。
剛踏入投資世界時,我和許多新手一樣,滿懷期待卻撞上現實。

投資組合心態比較圖
ETF 不是只有一種,單押當然風險高。要真正走得穩,就要靠分散配置、定期定額、配息再投入。
如今,當初那張跌到 -10% 的 0056,不僅熬過震盪,靠著紀律與時間,已經累積到 50% 收益。
投資ETF 為什麼要分散?
ETF 的本質是一籃子股票或債券,但「籃子」的設計有很多種。
近期高股息 ETF 因為「配息縮水、績效落後大盤」引發討論,許多投資人甚至擔心「高股息神話破滅」。
👉事實是什麼?
- 金管會在 2025 年 8 月澄清:沒有禁止 ETF 配息,新規範只是針對「收益平準金」的使用更透明,避免投資人被「假高息」誤導。
- 聯合報、商周等分析也指出,高股息 ETF 成分股會隨時間調整,基期偏低時甚至可能補漲,不必過度悲觀。
- 長期數據顯示:市值型 ETF(如 0050)總報酬率跑贏高股息,但高股息 ETF 的「穩定現金流」特性,仍是組合裡不可或缺的一環。
結論:投資不是選「最好的一檔」,而是要讓不同功能的 ETF 互相搭配。
台灣常見 ETF 類別與代表例子

台灣常見 ETF 類別與代表例子
💡學到這裡,你應該能感受到:ETF 像不同的「積木」,只有搭配起來,才能拼出最穩的投資城堡。
新手三種投資人配置建議
投資其實沒有絕對的標準答案,因為每個人對「風險」的感受不同。大致來說,新手投資人可以分成三種:
1.保守型:最在意本金安全,希望資產不要大起大落。通常會把大部分資金放在市值型 ETF 或債券型 ETF,追求穩定、抗波動,就算報酬率不高也能安心睡覺。
2.中庸型:想要穩健成長,又不想錯過市場機會。這類投資人會用市值型 ETF 打底,再搭配高股息 ETF 增加現金流,並配置一小部分產業型 ETF 參與趨勢。既能領配息,又能享受市場成長。
3.積極型:追求資產快速累積,願意承受波動。年輕人或對市場敏感度高的人常屬於這一型。會將更多比重放在產業型 ETF 或高股息 ETF,希望用時間換取報酬,接受短期漲跌,目標是長期的大成長。

新手三種投資人配置建議
記住:存股不等於「傻傻抱一檔」,會調配的人才是真正穩定贏家。
我的心法:穩定勝過追快
這些年的體會是:
- 短期跌宕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因恐慌而鎖死虧損。
- 配息縮水不是世界末日,要看「配息來源」與長期配置,而不是只盯殖利率。
- 關鍵不是買在低點,而是能不能持續紀律投入,讓時間與複利為你工作。
如今,那張當初 -10% 的 0056,靠著定期定額與配息再投入,已經是 +50%。這是數字上的獲利,更是心態上的成長。
結論
👉 你的投資個性比較偏向 保守型、中庸型,還是積極型?
留言告訴我,你會怎麼配置你的第一個 ETF 投資組合。
也別忘了追蹤我,下一篇我會分享 「定期不定額策略」:如何利用市場下跌時加碼,把恐慌轉換成穩定成長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