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投資 ETF 的時候,我和許多新手一樣,滿心期待卻很快跌進現實。
第一張 0056,我信心滿滿地買進,卻在短短幾天內看到帳面立刻跌到 -10%。
那時候的我心裡充滿問號:- 「是不是買在高點了?」
- 「要不要趕快停損,不然會虧更多?」
- 「我是不是根本不適合投資?」
每天打開 App 都是焦慮,甚至開始懷疑自己能不能「抱得住」。這段經歷,成了我投資生涯最真實的震撼教育。
一、害怕虧損的真相:不是錢,而是心態
投資最難的,不是挑標的,而是「如何和自己的情緒共處」。
當帳面出現虧損,腦中最直覺的反應往往是逃跑,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低點停損 → 高點又想追」,結果不斷虧損的原因。
後來我提醒自己:投資不是一次性押注,而是長期的累積。
我選擇了 定期不定額投入,高點抱緊緊,低點找買點,並以配息做為每年預算再投入。慢慢地,雖然中間還有上下波動,但時間拉長後,報酬率不僅翻正,最後還累積到 +50%。
二、疫情低點的挑戰
疫情期間,市場低迷到連 ETF 都跌跌不休,那段時間我也一度懷疑是不是「魚死網破」。
當時我的心態是:「如果現在停損,就真的把虧損鎖死;但如果繼續堅持,還有翻身的機會。」
於是我咬牙逢低就買進。沒想到正好趕上高股息 ETF 的榮景。現在回頭看,那張不僅買在低點,加上這幾年的配息再投入,帳面獲益也有 20% 以上。
這些經驗讓我明白:
短期虧損不可怕,可怕的是被情緒影響而錯失長期成長。
「抱不住」通常是因為沒有方法與紀律。只要有計畫地投入、把投資視為長期習慣,就能漸漸校正心態,從恐懼走向穩定。
三、從日常省下第一桶金
很多人覺得「每月投資 5,000 元」很困難,但其實可以從小地方開始。
像我就是 每天省下一杯 60 元手搖飲,再加上調整每日的開銷比例,把省下來的錢累積起來,就湊出了第一個月的 5,000 元投資起點。
投資的第一步不是金額大小,而是你願不願意開始。
四、總結
從第一張 0056 帳面 -10% 的焦慮,到疫情低點咬牙加碼,如今回頭看,這些「害怕、懷疑、再堅持」的過程,都是投資中最重要的養分。
投資不是追逐短期漲跌,而是靠 紀律、耐心與時間,讓錢持續替你工作。
👉 下篇我會分享:從 -10% 到 +50%,靠這招長期贏大盤!,用數字告訴你為什麼堅持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