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天12夜日本京都大阪行回來了,老屁股年休福利,此時不用何時用,這次京都大阪行最期待看到的就是日本的車站便當和阿波羅號(日本馬桶)(?)。
到京都和大阪的這13天正巧遇到熱浪,天天頂著大太陽東奔西跑,整個人曬得超級黑,不知道的人以為我是去了一趟峇厘島(好險沒曬傷)。
京都、大阪有太多地方想去,即便狠狠請了9天假,再加2個周末,行程還是塞不下,最後忍痛刪掉環球影城、彥根城和附近的姬路城;京都、大阪各排6天深度旅遊,長到身體已經適應當地時間,回台後還得調時差。先分享一下這次旅行小感想
🐽電腦罷工
為了備份每天的照片和影片,扛了電腦到日本;不曉得是我的磁場異常,還是每年準備入秋,3C設備就想進廠享受保養服務;去年是手機碎頻、硬碟壞掉;今年日本旅行的第一天,電腦備份到一半,眼前一黑,表示「我~也想放假」不再給任何回應。
因此,這次旅行所有的照片和影片,全靠Google雲端和手機記憶體撐13天。
嚇到每天把手機裡的行程筆記和日記錄音也全上雲端,免得萬一再來個手機遺失或掉到水裡真的會哭出來。
慶幸的是去年學乖,徹底遵循321備份原則;行前把電腦中的檔案再備份過;現在京都大阪行所有的照片、錄音和筆記都已安全抵台,但得多花些時間,把散落四處的檔案整理在一起。
🙄完全聽不懂日文
雖然行前爬文很多人都說日本現在很多餐廳中文也能通,但我整整13天沒有遇到那麼好的事(大概是因為我沒去藥妝店🤨)。
進餐廳坐下馬上就是一大串日文;至於英文,抱歉本人英文聽力不夠好,餐廳內親切的英文詢問,我實在聽得一知半解;對我來說,這次旅行比較能聽懂英文發音的地方,大概就是道敦堀那一帶和關西機場。
但整體來說,京都以及大阪的旅遊服務做得很不錯;不論是船程、門票講解,他們會先日文說一次,然後日式英語配圖再說一次,警告事項基本都能「看」懂。
至於付費,99%都有精算機幫忙收費;且不論是精算機、桌上的點餐機、整理券(候位號碼機)上都有中文可選不太需要擔心;雖然沒像網友說的「只要これこれ的點餐就可以了」的那樣方便,基本上不會遇到太大問題。
關於「これこれ」的這部份,個人還是覺得點餐或購物結帳時,能聽懂一點日文,或透過英語跟他們有適當回應必較禮貌。

店內自助點餐介面有中文顯示
😋車站便當
這次吃的部分花費最高就是京都車站內「Eki-Ben (駅弁旅便當)」的便當,若三個便當算一餐來說,它直接打破這13天所有餐廳消費紀錄,收據金額飆破日幣4,500;比宇治中村藤吉的知名甜點(兩樣日幣3,980)還貴。
但應該說是我倆食量太大,誰能一餐吃三個便當;而且後來想想,讓自己覺得更尷尬的是,我們吃便當之前,還到家庭餐廳先用過餐(放假旅行真的食慾特別好);總之,終於親眼看到、買到、吃到傳說中日本又美又好吃的便當真的很~開~薰。


😱亂入串燒店
某天因為認錯招牌,在京都鴨川一帶亂入一間燒烤店,點了2杯啤酒,4隻雞翅,以及三樣雞肉類烤串(6支),總共花了3,000多日幣;好家在沒有小菜費(入場費),不然可能當場暈厥、走不出大門。
食物偏鹹,但那應該是為了配酒,烤串口感好,肉質Juice;初次體驗居酒屋吧檯前,廚師大人匠人精神般的口口凝視,這算是買個居酒體驗吧!
🤓遇見阿波羅號
終於親眼見證傳說中的日本之最「阿波羅號」(日本馬桶),這次京都大阪行,拉高我心中整體旅遊分數的無疑是廁所。
相較於香港(年初真的有被香港嚇到),不論是餐廳、車站、公園、百貨公司,出門在外,京都、大阪的廁所好找、乾淨、又整潔;衛生紙也準備得很充裕,正在使用的那一捲除外,每個廁所至少都備有2~3捲的備用衛生紙。
廁所壁面上,如廁使用的按鈕普遍偏大,按下按鈕的手感回饋很不錯,能確實知道自己按了甚麼功能。
每次長輩回來必跟我分享、體貼女性如廁的「音姬」服務,有自動感應式和手動開啟式,聲音大部分是流水聲;有些廁所會有流水聲和蟲鳴鳥叫聲兩種可選,喜歡的話可以混搭,兩種聲音大小聲可分別調整。
再來是洗臀噴頭,面板上跟洗屁屁功能有關的按鈕有2個,一個是叫出噴頭的Default設置,另外1顆是控制噴頭稍微向前的按鈕;Default設置據說經過成百上千次試驗後,最終確定噴頭角度43度、水溫38攝氏度是洗臀噴頭的「黃金定律」;但可能我用不習慣吧,或有可能體型特異,總覺得位置不太對,但水溫真的挺不錯。
ㄟ?會自行更換馬桶塑膠坐墊套的阿波羅號在哪裡?是在美國還是在日本?這次沒看見,我想看看馬桶怎麼自動更換塑膠坐墊套🫥


兩款最常見的如廁介面
~【感謝您閱讀到這邊】~
喜歡我撰寫的內容,請在文章下方
👉|❤️按讚|🔖收藏|👈
💁♀️|加入我的沙龍|追蹤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