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於台灣東北角的龍洞稜,是黃金十稜中的第十稜,這條從和美山下至龍洞公園的稜線步道,以其壯麗的山海景致與豐富的人文生態吸引無數山友前往探索。從和美山頂俯瞰鼻頭角與龍洞灣岬的遼闊海景,沿途奇岩怪石與古道幽情交織,讓人流連忘返。無論是想遠離塵囂,還是追尋自然與歷史的交融,這條步道都是不容錯過的健行路線!
準備好跟著我們一起踏上這段山海交響的旅程了嗎?讓我們從基本資訊開始,逐步揭開龍洞稜的魅力!
🏞️ 簡介:山海交織的視覺盛宴
龍洞稜是一條從和美山通往龍洞公園的稜線步道,屬於台灣東北角的黃金十稜之一。這條路線以變化萬千的奇岩景觀、遼闊的海岸線以及豐富的生態聞名。從和美山頂眺望,鼻頭角與龍洞灣岬的壯麗景色一覽無遺,沿途稜線更是隨時能欣賞到山與海交融的美景,讓人忍不住停下腳步,沉醉其中。除了自然風光,龍洞稜還帶有濃厚的人文氣息,沿途的蚊子坑古道曾是居民往來九份、金瓜石的交通要道,承載了早期漁村生活的點滴記憶。無論是追尋自然美景,還是探尋古道故事,這條步道都能讓你收穫滿滿!
📋 基本資料:認識龍洞稜
以下是龍洞稜的關鍵資訊,幫助你快速掌握這條路線的概況:
- 所在縣市:新北市貢寮區
- 里程:8.1公里
- 步道類型:郊山步道
- 步道型態:雙向進出
- 海拔高度:3~355公尺
- 高度落差:352公尺
- 路面狀況:柏油路、土石山徑、石板步道
- 所需時間:約5小時55分鐘
- 難易度:低至中
- 所屬園區:無
- 山脈:無
- 最適季節:全年皆宜
- 申請入山/入園:無需申請
- 附近步道: 南子吝登山步道 龍洞灣岬步道 南子吝山稜(黃金七稜)
- 基點:和美山 / 355m / 三等三角點 / 編號:1041
🚗 交通方式:如何抵達起點
龍洞稜的兩大主要登山口為「龍洞二號橋」與「和美國小」,以下提供詳細的交通方式:
🛣️ 自行開車
- 龍洞二號橋從國道一號行駛至大華系統,轉台62線瑞濱快速道路,下交流道後接台2線濱海公路,朝貢寮方向前進。過龍洞街後,即可抵達龍洞二號橋。
- 和美國小路線同上,於龍洞街左轉,約900公尺後即可抵達和美國小。
🚌 大眾運輸
- 龍洞二號橋 從基隆火車站搭乘791客運(基隆-福隆),於龍洞站下車,步行至龍洞街後,過街即可見龍洞二號橋。 從台北西站A棟搭乘1811客運(台北-羅東),於龍洞站下車,步行至龍洞街,左轉約900公尺可達和美國小。
- 和美國小路線同上,於龍洞站下車後,沿龍洞街步行約900公尺即可抵達。
小提醒:龍洞二號橋的橋身較不明顯,位於過龍洞站後數十公尺的彎道處,附近有紅綠燈及左岔路,通往海濱公園、和美國小分校及龍洞漁港。
🗺️ 路線地圖:步道規劃一覽
龍洞稜有多處登山口,步道四通八達,建議行前做好功課,以免迷路。以下是推薦路線:
- 出發點:龍洞二號橋登山口 / 和美國小
- 路線:
龍洞二號橋登山口 → (1.4km, 50分鐘) → 和美池岔路
和美池岔路 → (1.5km, 45分鐘) → 土地公像
土地公像 → (2.5km, 160分鐘) → 和美山(蚊子坑山)
和美山 → (2km, 80分鐘) → 龍洞灣岬步道涼亭
龍洞灣岬步道涼亭 → (0.7km, 20分鐘) → 和美國小 - 總計:約8.1公里,5小時55分鐘
⚠️ 注意事項
- 步道沿途多有布條指引,但路線複雜,建議攜帶地圖或使用導航工具。
- 東北季風期間(10月至3月),龍洞灣岬易有瘋狗浪,沿海步行時請格外注意安全。
- 下坡路段多為稜線上的灌木叢與芒草叢,秋季可能遇到虎頭蜂,請謹慎觀察。
- 龍洞二號橋登山口位置較隱晦,建議留意紅綠燈與左岔路標誌。
🌿 人文與生態:龍洞稜的獨特魅力
龍洞稜不僅是一條自然步道,更蘊含豐富的人文歷史與生態景觀,讓每一步都充滿故事與驚喜。
🏔️ 黃金十稜的傳奇
黃金十稜由登山前輩林宗聖先生於2004年探勘命名,選出台灣東北角十條經典稜線路線,掀起攀登熱潮。龍洞稜作為第十稜,從和美山沿東北稜下切至龍洞岬步道,曾是龍洞灣沿岸居民往來北勢坑、南勢坑、雞母嶺等地的交通要道,承載了漁村生活的記憶。
🛤️ 蚊子坑古道:歷史的足跡
蚊子坑古道位於和美山北側,因和美山舊稱「蚊子坑山」而得名。這條古道是早期居民前往九份、金瓜石,甚至暖暖挑運茶葉、礦產的交通要道。沿途可見廢棄房舍、砌石、駁坎、石臼等遺跡,訴說著過往生活的點滴。
⛰️ 苦命嶺:辛勤歲月的印記
步道旁有一岔路通往苦命嶺(海拔428公尺,設有土地調查局圖根點)。此名稱源於早期居民需翻越苦命嶺與草山,前往九份、金瓜石從事買賣或礦業工作,路途艱辛,因而得名「苦兩嶺」,後訛化為「苦命嶺」。
🌊 龍洞地名的由來
龍洞地名源於其海岸線形似蛟龍盤據,巨石林立,節理分明。這裡有龍洞岬的峰巒景致、清澈的龍洞灣海域,以及東北角最古老的岩石地質,搭配雄偉的海崖峭壁,構成獨特的地形景觀。
🦅 生態之美
- 動物:龍洞稜的鳥類生態豐富,山林間常見繡眼畫眉、大彎嘴、山紅頭、白頭翁、竹雞等;下至海岸則可見燕鷗、海鷗,以及黑鳶、紅隼、鳳頭蒼鷹等猛禽。
- 植物:步道上常見華九頭獅子草、台灣山菊、野棉花、火炭母草、芒萁等植物,增添自然風采。
- 地形地貌:蚊子坑古道多為雜木林,遮蔭無展望;下稜線則視野開闊,可欣賞龍洞岬與龍洞灣的海岸景致。龍洞岬由厚層砂岩構成,龍洞灣則由鬆軟頁岩在海浪侵蝕下形成。
✨ 路線特色:為什麼選擇龍洞稜?
龍洞稜的魅力在於其多樣化的景觀與人文體驗。蚊子坑古道樹蔭遮蔽,適合避暑健行;登上和美山頂後,無敵海景令人心曠神怡;下稜線至龍洞灣公園,隨時可停下腳步,欣賞鼻頭角與龍洞灣的絕美山海風光。這條步道兼具自然美景與歷史韻味,適合喜愛山海交融與文化探索的你!
🌟 結語:啟程探索龍洞稜吧!
龍洞稜以其壯闊的山海景致、豐富的生態與深厚的人文底蘊,成為台灣東北角不可錯過的健行路線。從和美山的遼闊展望,到蚊子坑古道的歷史足跡,再到龍洞灣的清澈海景,每一步都充滿驚喜與感動。
你是否也心動了,想親自走一趟這條山海交織的步道?快在下方留言分享你的健行計畫,或告訴我們你對龍洞稜的期待吧!讓我們一起踏上這段清幽又充滿魅力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