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內疚給成長

曼陀羅對話❤️

感謝阿蓮國小楊翔麟老師的分享

這份自我環很適合年末覺察

對話參考提問
✍️覺察
拋棄與被拋棄,差異究竟在哪裡?除了主被動差異外,曾經共擁,只是未來無法共有,還沒有學會好好的與另一個人交流,但願彼此都能認知各自有特別之處:那就是獨一無二的自我!
✍️觀察
一直很好奇孩子們來學校面對各種科目的練習,完全不準備就來裸考的心態究竟是什麼?我想的是:與其被課業主動拋棄自己,不如自己主動拋棄課業,成為拋棄者,心裡有所準備,也能夠更大聲且更坦然的向他人宣告「自己考不好,就是因為沒準備,有準備自然能好」緊接著就以補考的方式來完成,並滿足自己的優越感,再次宣告「看吧!只要我願意,這練習簡單到爆」✍️洞察
對於和這世代交流的體悟:佩服他們「擁抱變化」的自信,隨時隨地都在因應「他們所製造的」各種變化,試著在群體裡以高調並淺薄的用語,炫耀般地跟身旁周邊的人表示:「適時調整期待,會讓彼此的生活更舒適。所以,不要有太高的期待對於自己,用最低的標準來行事,就能以最快的方式獲得當下極具強度的滿足感。」以這樣的價值學習處世,自然也希望師長如此看待,免得糾結而放不下,少了彈性,就會多了嘆息啊!
重啟人生
努力讓自己的重生過得更好(調整期待,把日常生活過得更好些)
清楚自己關鍵生活是什麼呢?
別老是活在內疚中…(就算學習不好也不用太在意,人人都有自己的天)
強者活在事情裡(屁孩論強者:有做就好,做不好再修,沒修也無妨,下一個嘗試會更好。)
弱者活在情緒裡(屁孩想弱者:別老擔心又煩心,活得開心最重要,被罵有悔算不錯,下回再犯再來懺,師長不要太emo,搞得大家虛累累)
🫡本週工作坊有感~向E世代學習應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