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七星山主峰往小油坑的步道,全長約一千六百公尺,屬於一路下坡的路線,海拔高差將近三百二十公尺。站在主峰上,回望來時的蜿蜒山徑,雲霧在山頭間遊走,冷冽的風一陣陣拂面,像是在提醒人「前方仍有新的風景」。深呼吸一口,腳步開始往下。

步道初段被兩側高聳的竹林包圍,竹葉在風中輕輕摩擦,發出沙沙聲,像一首山中的序曲。陽光從枝葉間縫隙灑下,斑駁地映在石階上,讓人走得心情輕快。


再往下,景色慢慢開闊,眼前可見山壁間的白煙不斷冒出,那是小油坑最具代表性的地熱景象。

還未抵達,就能聞到刺鼻的硫黃味,空氣裡帶著熱氣與濕度,像是在迎接登山者進入另一個世界。

當硫黃氣霧逐漸逼近,地面上有些地方還隱約冒著熱氣,步道邊設有護欄,提醒遊客切勿越界,安全是最重要的。

此時步道兩側不再是茂密的綠意,而是裸露的岩壁與黃白相間的土壤。

熔岩地形與硫磺沉積交織,讓整段路呈現蒼涼卻壯觀的氛圍。天空藍與岩壁黃交錯,視覺強烈,令人不禁停下腳步拍照。

隨著下坡的延伸,遠遠已可看見小油坑的停車場與遊客中心,那是旅程的終點。

即便如此,這段步道仍要小心行走,因為長時間的下坡對膝蓋是一種考驗。

途中偶有遊客停下休息,彼此交換「還有多久?」的笑語,登山的辛苦與歡喜都在這些互動中流動。

終於抵達小油坑,迎面是地熱谷般的壯闊景觀,白煙裊裊升天,與遠方大屯山群的綠影交織,彷彿自然在展示力量與柔情並存的一面。這條路線,短短一千六百公尺,卻濃縮了山林的靜謐、地熱的奇景,以及人與自然之間的謙卑對話。

地熱應用
小油坑的地熱活動,是陽明山國家公園最具特色的自然現象。由於火山岩層下仍有熾熱能量,雨水滲入地底後被加熱,從裂縫中噴出水蒸氣與硫磺氣體,形成壯觀的噴氣孔。這樣的地熱,不僅成為觀光景點,也在人類生活與研究中有所應用。

在能源領域,地熱可用於發電。雖然台灣地熱發電規模尚不大,期望透過小油坑、大屯火山群等地的地熱資源,補充再生能源比例。

在日常生活方面,地熱更常見於溫泉利用。北投、金山、烏來等地的溫泉多來自同樣的火山地熱系統,提供休閒、養生與觀光價值。學術上,小油坑的地熱區也是火山研究的重要基地,科學家透過監測噴氣孔的溫度與氣體成分,掌握大屯火山活動的潛在動態。

因此,這片看似荒涼的硫磺地,其實正以多重方式滋養人類的生活與認知。

交通資訊
前往七星山主峰與小油坑有幾種方式:
- 大眾運輸:可搭乘公車上陽明山,再轉乘108遊園公車,可抵達「小油坑站」。選擇由小油坑上行,登頂後再下主峰步道,行程更為順暢。
- 自行開車:可經仰德大道或北投方向進入陽明山國家公園,沿指標前往小油坑停車場,停車位有限,假日建議提早抵達。
- 建議安排:若想體驗「單程下坡」,可搭車至七星山登山口登頂,再循主峰步道下至小油坑,最後在遊客中心休息或搭公車返程,省卻原路折返的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