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的第一道光照在台灣西岸港口,聯合艦隊與台灣防線已經整裝待發。賀錦麗在白宮戰情室內,目光冷靜而堅定:
台北,黑熊青年帶領民間防衛隊、駭客聯盟以及沿岸雷達與反導系統,與日美菲澳聯合艦隊形成全方位立體網絡。台灣民間情報網將中國與北韓的通信動態及偽情報即時分析,提供精準打擊目標。
太平洋上,盟軍艦隊同步行動:
—北韓導彈部隊被電子戰干擾,精準打擊能力大幅降低,多數導彈在海上攔截或偏離目標。 —中國沿海艦隊因內部分歧而指揮延遲,部分驅逐艦與潛艇被監控並受限於聯合艦隊行動。 —台灣岸基防空與反導系統有效攔截小型攻擊,民間情報網則揭露第五縱隊與假訊息組織,削弱心理戰影響。
北京內部,抗議聲浪持續升高,多個沿海城市甚至有工人罷工、港口延遲作業,高層決策陷入僵局。部分軍方將領建議暫緩攻勢,外交官則強烈主張以談判替代全面衝突。
莫斯科內部,同樣危機四伏。東歐戰線受阻,北約重整防線後俄軍遭遇補給困難,民眾示威不斷,激進派與保守派爭論加劇。
賀錦麗抓住這一裂縫,下達指令:
「立即展開精準反擊,打擊敵方前線與後勤設施,並利用內部分歧與國際輿論壓力,迫使敵人自亂陣腳。」
台灣民間力量與盟軍協作,首輪反擊行動順利:
—無人機與電子戰系統成功阻斷敵方部分沿海通信與雷達,導致局部行動混亂。 —黑熊青年帶領民間防衛隊阻斷沿岸港口操作,拖延敵方補給。 —聯合艦隊對中國艦艇進行精準監控與壓制,使其無法有效支援進攻。
北韓則因美日澳聯合艦隊監控與電子干擾,攻擊能力受限,被迫撤回部分導彈部隊,戰局在北太平洋形成短暫緩衝區。
賀錦麗站在戰情室窗前,凝視東方海域,低聲說:
「敵人的裂縫,已經成為我們的突破口。現在,自由聯盟開始主動塑造戰局,而不再只是被動防守。」
夜色下,台海、南海、東海及太平洋沿線的盟軍與台灣防線,形成堅固的立體防禦與反擊網絡。中俄內部分裂、北韓受制,加上盟軍與台灣民間力量的合作,使戰局出現了第一次真正的戰略轉折。
自由聯盟首次在多線戰爭中,將防守化為主動,為後續的全面反擊與戰略主導,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