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我小時候的童年回憶:
我父親是香港人,母親則是台灣人。在我 8 歲的時候,因父親工作的因素,我們全家搬到台灣定居。
某一年,我隨家人回到香港探望祖父母,剛好遇上中秋節。那一晚,我第一次見到大坑街區裡蜿蜒翻騰的「火龍」——那畫面壯觀得令人屏息。
火光與煙霧交錯,鑼鼓聲震耳欲聾,而街道上無數人跟隨火龍奔走,那是一場前所未見的文化盛宴。也正是在那次因緣際會下,我才得知這項擁有百年以上歷史的習俗。
如今每逢中秋,我總會想起那段經歷。除了賞月、吃月餅和烤肉,我更希望能介紹不同地方的中秋習俗,讓家知道月圓之夜不僅有團圓,也有屬於地方的獨特風情。
🌱 一、火龍起源:從驅瘟走向傳統
香港島銅鑼灣大坑,每逢中秋總是特別熱鬧。入夜後,街巷間煙霧繚繞,一條長達六十多米、插滿線香的「火龍」在數百人合力舞動下蜿蜒前行。這場景不只壯觀,更承載著一段古老傳說。
據說在光緒六年(1880 年),大坑村接連遭受颱風與瘟疫侵襲,村民人心惶惶。當時有村民夢見菩薩指示:在中秋節前後紮作一條稻草龍,全身插滿燃香,並配合鑼鼓鞭炮在街頭舞動,以火驅邪、以香驅疫。果不其然,瘟疫逐漸消退,村民感激不已,於是自此年年在中秋舞火龍,以祈社區安康、五谷豐登。
從最初的宗教祭儀,到後來演變為年度盛典,「大坑舞火龍」不僅驅走瘟疫,更凝聚了社區,成為大坑獨有的文化標誌。
🪵 二、火龍的製作:草藤與線香的藝術
一條完整的火龍長約 67 公尺,由 32 節龍身組成,需要大量的藤條、麻繩、珍珠草等天然材料紮製而成。龍頭與龍尾尤其講究,師傅要以手工將藤條彎曲固定,再覆以草本植物。
最特別的是線香,火龍全身要插上數萬枝香,當地人稱為「長壽香」,每枝約 45 公分。點燃後煙霧繚繞,龍身就像被熊熊火焰包裹,在夜色中閃爍跳動。龍眼早年以電筒照明,如今多改為 LED 燈,更為安全也能持續更久的時間。
火龍的紮作是一種匠藝,也是一種社區動員。從插香、裝飾到最後的點睛儀式,每一步都凝聚了居民的參與與心力。
🥁 三、舞火龍的儀式與流程
舞火龍的活動通常持續三晚(中秋節前一晚至翌日晚),每晚都吸引大量市民與遊客觀賞。流程大致如下:
- 點睛開光
傍晚時分,村民會在蓮花宮或天后廟舉行開光儀式,為火龍「點睛」,象徵賦予靈氣。 - 起龍出街
插滿線香的火龍在鑼鼓聲中正式出動,由數百人抬舉舞動,沿著浣紗街、新村街、施弼街等大坑主要街巷巡遊。 - 表演花式
火龍舞不只是前進,還有各種花式表演,例如「雙珠戲火龍」、「火龍纏雙柱」、「火龍過橋」等,既是技巧展現,也充滿觀賞性。 - 派龍香
活動尾聲,火龍身上的香枝會分送給觀眾。據說帶回家能保平安吉祥。 - 龍歸
過去,火龍舞畢會將整條龍拋入大海,稱為「龍歸滄海」。但因環保考量,如今多改送至焚化爐,象徵「飛龍在天」。
整個舞龍過程,火光與煙霧交錯,鑼鼓聲震天,觀眾沿街夾道,場面壯觀又熱鬧。
🙏 四、文化定義:從驅邪到遺產
大坑舞火龍不僅是一場節慶表演,它更承載著文化與身份的認同。
- 社區凝聚力
每年紮龍、舞龍,靠的都是大坑居民自發的參與與協作。這使得活動不只是表演,而是一種「我們的節日」。 - 信仰與祈福
從起源的驅瘟,到後來的祈求風調雨順、闔境平安,舞火龍始終帶有宗教與祭祀色彩。 - 文化遺產
2011 年,大坑舞火龍被正式列入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也是香港最具代表性的中秋民俗。這不僅是榮耀,也意味著承擔傳承的責任。
👨👩👦 五、世代傳承:火龍背後的人
火龍雖然壯觀,可每段故事的背後,都出自於那些默默付出的人。
在大坑,舞龍是世代相傳的事。年輕人從小看著長輩舞龍,長大後便自然而然加入。許多家庭甚至「父子同龍」,象徵著傳承與延續。
總指揮角色尤其重要。過去由「輝哥」陳德輝擔任,後來由「豪哥」張國豪接任。他們不僅要掌握全隊節奏,還要在儀式、表演和安全之間取得平衡。
此外,隨著時代變遷,近年也有更多外地人與女性參與,顯示傳統並非封閉,而是能夠與時並進。
⏳ 六、變遷與時代呼應
大坑舞火龍歷經百年,也隨著時代發生不少變化:
- 戰亂與停辦
在日治時期(1942–1944 年),舞火龍曾被迫中止三年。近年因疫情,也一度停辦。 - 儀式調整
早年的「龍歸滄海」改為「飛龍在天」,以符合環保理念。龍眼照明則由電筒改為 LED。 - 文化活化
為吸引年輕一代,火龍不僅在大坑街道舞動,還延伸至維多利亞公園等地區演出,甚至與現代藝術、旅遊推廣結合。
這些改變顯示,舞火龍既守護傳統,又能因應社會需要而調整。它不只是古老的儀式,更是活在當下的文化。
🔥 七、煙火中的隱喻
大坑舞火龍是一場儀式,也是一種隱喻。
火光與煙霧,象徵人們對抗未知與災難的勇氣;社區合力舞龍,代表團結與守望相助。它提醒我們: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凝聚的力量與文化的火焰,總能在黑暗中點亮一條前行的路。
👉 中秋對你來說,最有記憶點的習俗是什麼呢? 是賞月、烤肉、吃月餅,還是童年時大人提醒「不要用手指月亮」的禁忌?
歡迎在留言告訴我,也許你的小故事,正好也是另一段值得傳承的中秋風情。🌕✨
如果你有機會在中秋到訪香港,不妨到大坑走一趟。當你站在街角,看到滿身燃香的火龍在夜色裡翻騰,那股熱力不僅是節慶的歡騰,更是歷史與文化在煙霧裡的呼吸。
這就是大坑舞火龍,超越百年的火與光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