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晚上好~我是肅竹,最近看到新聞,是中國有成立一門「電競勸退課」,所以想聊聊「電競」行業的吸引力。什麼是電競呢?是「電子競技」的縮寫,意指透過電子設備,進行遊戲中的競技活動。以下僅是「我知道」的三種,並且有舉行比賽的競技類型遊戲,當然還有更多我不清楚的類型或項目,等著有興趣的人們挖掘!
2️⃣FPS類型(第一人稱射擊遊戲):Apex、特戰英豪、虹彩六號等
3️⃣格鬥類型:快打旋風六
通常踏入電競行業的選手們,會在某遊戲中展現出過人的天賦,例如英雄聯盟遊戲中,有所謂的積分模式能讓玩家5V5對戰,勝者會獲得分數並前往更高的牌位。許多年輕的高分玩家,是在「未經指導的情況下」,在韓國伺服器(韓服)中取得高牌位(大師或以上),被業內人士挖角,或是獲得其餘職業選手的介紹,才得以進入電競行業。
(有些學校也有成立戰隊,參加校園聯賽,可以有效率地搜集有天賦的年輕學生,並給予系統性指導,甚至能前往更大的舞臺發展。)
不知道現在的人們,是否還對於電子競技抱持著「打電動就能賺錢」的想法。當興趣變成工作時,真的能如此輕鬆面對嗎?我想不是的。我就用自己最熟悉的遊戲英雄聯盟(LOL),來與大家分享自身的觀點。
1️⃣工作心態&心理壓力
先前提到這是「競技」,因此如果職業選手們不是抱持著「想贏」的心態加入隊伍,那麼就很容易不適應此行業。為什麼呢?因為在經營層面上,戰隊的成績,能影響贊助商留下與否的決定。在隊伍中積極與否也容易影響,其餘隊友的心情與整體氛圍。而勝負心也有負面的影響,例如會給自身帶來極大的壓力,有些職業選手可能因此影響到身心狀況,進而接受心理諮商的輔導,或穩定就診服藥。
SKT(知名韓國戰隊) AD 選手 Bang(前英雄聯盟職業選手)曾說:「2017年時,身為冠軍常客的戰隊,使我對於勝利的渴望與遊戲的熱情皆被沖淡。在大量的壓力朝我湧來時,我非常想逃離。那時的房間在9樓,我時常有股想『一了百了』的衝動。」
而SKT (知名韓國戰隊) SUP 選手 Wolf (前英雄聯盟職業選手)已被診斷出四種精神障礙類的疾病,出現嚴重的生理反應,例如在比賽中途會恐慌、噁心、頭暈,並且打完比賽會嘔吐,之後便選擇退役了。
目前我看英雄聯盟的職業選手,除了訓練賽以外,也有自主練習(可能會開直播)的時間,也就是說一天與遊戲相處的時間很長,除了吃飯睡覺外就是專注在遊戲上,很有可能失去熱情。因此找到自身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我並不是刻意拿出極端案例勸退大家,而是需要讀者們理解,職業選手的心理壓力也非常大。
✨如有出現任何身心狀況,請務必優先就醫。
2️⃣生涯壽命與退役生活
而關於職業選手的生涯壽命,有些人從校園聯賽被挖掘,有人是從青訓隊開始努力,而有些則是先進入二隊後慢慢升上一隊的,他們的共同點就是「年輕」。如今年CFO(中信飛牡蠣)的一隊中單選手HongQ僅有18歲。那最高齡呢?其實我還沒看過超過30歲,且實力在線的電競選手,但南韓知名選手李相赫(Faker)目前29歲,再算上他已和戰隊續約4年,極有可能將成為例外吧!
能像Faker選手從年輕至今,仍是一線職業選手的人屈指可數,有不少人是曇花一現後,選擇另外的行業(如MAD K選手退役選擇在旅行社工作),或是轉職成遊戲直播主、比賽主播、賽評、教練等工作,來維持生計。
(在YT上,遊戲大亂鬥頻道中,有拍攝英雄聯盟退役選手的故事「退袍人生」,我相信比起我的敘述,選手們的獨白會更加有說服力。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點開連結。影片連結:https://reurl.cc/QaAQr9)
3️⃣身為公眾人物
當我們從普通人,擠身成「公眾人物」時,哪怕關注的人不多,但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其他人,所以要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有不少職業選手因為醜聞,而影響到俱樂部,是以官方或管理層會給予處罰(罰款、禁賽等),除了讓粉絲難過之外,也容易成為眾矢之的,對自身百害而無一利。
(雖說選手們都是年輕人,犯錯難免,但還是要記得反省、改過,請不要因為是小錯而認為無所謂,更不要因為成績好,覺得做什麼事情都是對的!)
4️⃣電競專班
以上是針對電競選手的觀察,接著我想附上大楷老師的優質影片,關於「電競專班」一事。
我曾在英雄聯盟知名主播,部分老師(Section)的YT影片上,得知電競專班業內人士的意見,我覺得很有教育意義,在此附上連結。影片連結:https://reurl.cc/x3M2ZE
相信有許多對於遊戲感興趣的人,或者是高分段的玩家,但無法進入職業圈。在影片中有提到,其實比賽的主播、賽評、導播等,也是需要新血的,如果真的想從事遊戲方向的工作,不妨也能參考影片的意見。
5️⃣給父母的建議
親愛的家長們好,不確定您們的孩子是否也有想往遊戲,或電競行業發展的意願呢?如果有,不妨帶他們去面試,或是積極深入了解行業的相關事項。請別急著否定他的想法,也無需直接勸退孩子,先好好溝通,建議先選擇有相關資源的學校,或是禮貌地私訊專業人士,尋求解答。
不論孩子的想法為何,相信先嘗試理解他們的思想,會有助於親子之間的溝通。至於大人們總是考慮現實,且目光看得長遠,但孩子有自己的人生,如果您們總是幫他們避險,那他們會逐漸失去思考能力,也學不會獨立,不如一起溝通、了解,即使他們在路上被絆倒,比起您們直接扶起來,不如相信孩子們擁有家長在身旁的支持,會逐漸培養獨自爬起來的動力與勇氣!
6️⃣給青少年的提醒
親愛的朋友你們好~相信你們可能對於遊戲的興趣比書本還大,我覺得這沒什麼不好承認的,能這麼早知道自己的興趣是件好事喔!我也知道要同時平衡課業與遊戲很難,大部分人只能照顧某邊,那不如鼓起勇氣,去報名與遊戲有關的學校看看?在大楷老師的影片中,有提到有些學校的電競專班,不只有培養選手,還有設備的指導,比賽轉播的幕後工作人員也需要新人,不妨去試試看?
但請一定要記得與父母保持良好的溝通關係,雖然總是容易失去耐心,不過,這也是考驗的一環喔!如果你們能在所有人都不認同的情況下,不斷努力說服長輩,並且靠著自身的努力做出成績,我相信那時的你們,就有資本能與大人證明並決定自己未來的發展了!願你們展翅高飛,平安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