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堡已經生活一年,也即將迎來第二個秋季,想起去年去呂貝克拍了一大堆照片卻都沒紀錄,趁著方格主題活動 #秋日好時光 來回憶一下。
超級有錢的漢薩同盟 ✙ 七尖塔之城
呂貝克甚至被稱為『漢薩女王』,因為幾乎所有往來北歐的貨物,都必須經過這裡,帶來龐大的稅收與財富。當時的商人公會富可敵國,不僅能影響國王的決策,還能資助大型建築計畫。雖然它不像文藝復興或大航海時代那樣有知名人物或冒險故事,但漢薩同盟留下的紅磚教堂、城門和商人宅邸,仍然讓今天走在呂北克街頭的人,能感受到那段城市富庶與貿易繁榮的歷史痕跡。尤其是讓呂貝克有七尖塔之城的七座教堂,更是城市的財富與權力象徵。
我們去的那一天,正值深秋,樹葉皆已轉黃,雖然不是楓紅,但也是一番美景。當天早上濃霧久久不散,早上去搭車的時候能見度大概只有十公尺吧,即便到了呂貝克,仍然是一片陰鬱濃。

那一天就是這麼的灰濛濛,沒有套用濾鏡!月亮清晰可見
從Lubeck車站走約15分鐘來到Holstentor霍爾斯滕門,是呂北克最具代表性的地標,屬於典型的北德「磚砌哥德式」建築,外觀是兩座圓塔加上中間拱門,看起來有點像童話裡的城堡。牆體非常厚實,為了抵禦敵人攻擊,最厚的地方超過 3.5 公尺!這城門裡面也是博物館,展示和薩同盟時期的文物。因為覺得有點貴就沒進去參觀😅


拱門上方是拉丁文 “Concordia domi foris pax” 意思是「家中和睦,門外和平」
看到這裡,不曉得有沒有人產生跟我一樣的疑問。這個城市放眼所見都是紅磚建築,而我們對於磚造房的印象就是質樸農家感,跟義大利那種大理石精雕細琢的富裕奢華,或是凡爾賽宮金碧輝煌的霸氣是不是有點落差?
原來,北德的建築之所以一片紅磚,是因為這裡沒有義大利那樣的石灰岩山脈,反倒有沼澤泥地,黏土盛產,最適合燒城磚。大理石對北德城市來說幾乎是天價奢侈品,於是人們只好就地取材,用隨手可得的黏土燒磚蓋教堂、城門和市政廳。久而久之,這種紅磚砌成的「磚砌哥德式」反而成了北德的獨特標誌。而他們也懂得在樸實的磚造建築發揮藝術與創意。在漢堡也常見到巨型磚造建築使用特別堆砌排列方式讓建築產生特色。
在追根究底,財富究竟流到哪裡了呢?原來這呂貝克小小的市中心,就塞下七座哥德式教堂,七座高聳尖塔成了這裡的最大特色。而所謂魔鬼藏在細節裡,如果子繼觀察這些教堂尖塔,還有市政廳、商人工會建築,會發現滿滿的細節,可不是平平凡凡的無聊房子。
代表著漢薩同盟的富裕的鹽倉庫Salzspeicher,就建立在運河邊,完全可以想像當時的商人從運河把一袋一袋的鹽收進倉庫,坐擁滿屋白金。中世紀的鹽可是相當珍貴的。

Salzspeicher鹽倉庫,說是呂貝克的門面也不為過

小城裡漫步,到處都感受到秋意滿滿


霧氣到了中午還是很濃,下午才漸漸散去
必吃的北德Niederegger尼德瑞格巧克力
來到呂貝克,一定不能錯過當地最有名,200多年歷史的杏仁糖巧克力品牌Niederegger。這個品牌代表的不僅是糖果,更象徵呂貝克作為漢薩貿易城市的富庶傳統~~因為杏仁糖原料當時是來自地中海的進口商品,而這類貿易正是漢薩城市繁榮的基礎。
走進店內,可以看到很多用杏仁糖做的可愛造型甜點。我其實不覺得Marzipan有強烈的杏仁味,不過愛的人很愛,討厭的人很討厭。夾在苦甜巧克力裡面最好吃了!
聖瑪麗亞教堂(St. Mary’s Church) 是北德最大的磚砌哥德式教堂,建於13 世紀中期,高聳的塔尖和紅磚外觀,在呂北克天際線上格外醒目。教堂也象徵了漢薩同盟的財力呀。我非常喜歡內部高聳的中殿和彩繪玻璃,牆面是橘色系的壁畫,顏色沈穩,不過於華麗。印象中常在尼德蘭畫派以透視畫法來呈建築的幾何特色和魅力。
小惡魔來攪局
傳說,教堂建立的時候來了位小惡魔,他無倫如何都不希望教堂建成,於是出現在工地搗蛋。工人怕不能完工也很困擾,於是乎,就跟惡魔說「哎呀我們蓋的不是教堂,是酒吧啦」,惡魔居然傻乎乎地相信了,還幫忙蓋。怎知越蓋越像教堂,等到發現真相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惡魔發火說要摧毀教堂,工人只好在教堂旁邊真的蓋一間酒吧來安撫惡魔。😆這是什麼可愛的故事啦。
這個故事被稱為「惡魔石傳說」,並在教堂旁的石板上留下了所謂的「惡魔爪痕」,旁邊有一根好像是倒掉的石柱,惡魔就坐在上面。是說如果惡魔都這麼可愛的話,讓他們出來溜搭也不是什麼壞事吧。

為在易北河口的呂貝克,沿著運河散步也很愜意。秋天的樣貌實在太美,可惜台灣的氣候沒辦法,只能飛到國外體驗。



這裡已經是城市的另一個出口,城牆外一片黃,超美!


要回漢堡時已經傍晚,落日餘暉照映在這座曾經輝煌的城市。


今年秋天,要去哪個城市走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