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在大學教書根本賺不了錢。到底要多少才算是大錢小錢呢?當事人的判斷一旦當成事實,往往忽略很多奇妙的例子。
比如說,英國社會學家季登斯,便是一位成功的學術商人。不僅有崇高的學術地位,一出門開著敞篷的勞斯萊斯轎車。後來乾脆集結人脈,甚至募資成立 Polity 出版公司。該公司推出好幾本法國社會學家布爾迪厄著作的英譯本。季登斯一度擔任英國總理布萊爾的國師,甚至高升倫敦政經學院院長。該學院是神話的製造廠,畢竟是前美國總統甘迺迪的母校。話說這一家大學有80%的學生是來自亞美利堅,其宿舍則位於大英博物館附近。記得當年在倫敦深造,每逢禮拜五,就會造訪好友李清潭,順便一起用餐。
飯後一起去喝咖啡,李兄大笑說,過了幾個小時之後,會有好幾場格鬥大會。因為一大堆美國學生,為了爭奪女友上床,總會拳腳相加,棍棒齊飛。看來這一家帶有美國神話的大學旗下的宿舍竟然是淫窟兼格鬥場。
季登斯主張政治要走第三條路,一度蒞臨台灣大學演講。有趣的是,一群憤青竟然在外面大舉抗議。坦白說,他身上散發的生意經,應該好好學習,也許將來那些青年,不但可以研究學術,甚至跟他一樣,賺得盆滿缽滿。
到底如何定義生意呢?根據香港作家蔡瀾的創見——「生意者,生之意識也。活生生的主意,多麼厲害!做生意不是用槍指着你的。商者,商量也,願者上钩,和你商量之後才’奸’你的。」
談到生意,話說上個世紀阿爾及利亞有一對猶太父子,長年開著車子到處推銷葡萄酒,每到一家雜貨店,總要千拜託萬拜託,請老闆多進幾箱酒。後來發生反猶事件,雖然這位父親並沒有受到波及而解雇,但他們心中的衝擊倒是不小。這位年輕人到了巴黎高等師範就讀,後來成為哲學家。
顯然,這個人就是提出解構主義的德希達,他接受訪問時激動的提到,為了走出當年的困境,「我有時會把自己當成一位推銷員,拼命地提著手提箱奔波,在某個學術和文化市場推銷自己的商品,這簡直是交易。」
後來,解構理論在國際學術市場大放光彩,德希達難免賺得盆滿缽滿。記得大學時代剛剛畢業,迎合潮流,開始研究結構,也買了十幾本他的著作,只不過發現內容總是玩起文字遊戲,了無生趣。最後就改行研究流行時尚,同時走出自己當年的困境。
「解構理論」很像美國安麗的直銷公司,旗下不少下線,到處推銷洗潔精和淨水器。一旦開啟研討會,總是如同直銷大會,妙趣橫生。其實,在我看來,解構可以用一句話總結——「我看到你,也沒看到你;讀了等於沒讀,沒讀也等於讀了。」記得英國曾舉辦一場有獎徵答,那就是用一句話總結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也許我有資格去參加這場比賽。!
阿爾及利亞誕生不少頗有才華的學者文人,如卡繆、阿圖塞。至於學者阿塔利也是其中之一,其名作有《迷宮》、《雜音》、《1492》、《巴斯卡爾傳》。共產黨倒台之後,為了復興東歐的財政,他擔任歐洲復興銀行總裁,出門更搭著彎流的私人飛機。
兩年前在Y T短影音,看到阿塔利笑容滿面,親自頒獎給韓炳哲,看來氣色還不錯。提到韓炳哲,他應用深入淺出的的概念,解讀當今社會所面臨的問題,如倦怠、消費、無所事事等。我總是好奇地想像,他應該有受到韓國電視劇的影響,也許哲學著作也能夠像偶像劇一樣,在艱苦的環境當中打出一片新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