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一本書,「長期買進」,本書的作者是周冠男博士,研究專長是投資學、市場微結構、行為財務學,強調投資核心不在於預測市場,而是耐心、紀律,複利及持續投入是普通人也能累積財富的方式
本書概述
這本書提倡長期投資,主要是指數化投資,想要主動選股投資也不是不行,只是相比被動投資需要注意許多地方。
作者花了很多篇幅介紹在心理學知識,在的天性方面有許多特性,這些在過去可以幫助我們在野外生存,但是時間來到現代,在投資上面,這些特性會讓我們慘受損失。除了人性以外,就算我們撇開這些心理因素,想要預測股市方向也需要大量專業、技術、工具,擁有這些的大部分都是法人機構,一般人跟專業投資者的資訊落差太大,很容易變成所謂的「韭菜」,被法人收割。
心理機制
作者在前半段介紹了很多心理機制,在過去這些心理機制可以幫助我們生存,但在投資世界裡反而容易害到自己,下面介紹幾個我們習以為常的特性。
從眾心態
人只要加入團體,多少都會依照團體的期望去做事,放棄原本自己的決策,團體生活中跟著大多數人的選擇最輕鬆,因為自己不用去思考、承擔責任,在投資市場中,大眾選擇的方向不一定是正確的。
這讓我想到之前的00940,新聞還報導得蠻大的,一堆人跟著買。
預測未來
在還沒開始種植農作物時,人只注重現在,白天找食物,晚上找休息的地方,不會去管下星期要做什麼,農業社會後,人就開始預測,預測天氣、收成、種子,開始擔心冬天有沒有東西吃,我們會觀察環境依照現有資訊去推敲接然後做出決策,但是有很多複雜的事情,資訊太多無法徹底掌握,投資市場就是其中一項,依照不完整的資訊做出的決策常常不準確。
認知失調
人只接受自己相信的事情,跟前面預測未來結合起來,變成人們會預測未來,但是所預測的都是自己的期望,如果有不符合自己期望的結果,會拒絕接受,或是開始找理由解釋,平常這樣做事情過了也就算了,但在投資中損失的錢並不會回來。
長期投資
接下來作者的觀念是推廣長期投入指數化投資,也就是跟著大盤就好,為什麼呢?
資源落差
作者說到他有能力、懂得分析,但是沒有時間,沒有工具,在股市專業的操盤手都有能力分析、也花大把時間、又有工具可以使用,在資源落差下,他也沒辦法比那些操盤手有更好的績效。
一般散戶都是像我一樣,頂多看幾本投資書,有點連看都不看就直接買他認為值得投資的公司,也有人是花大量時間去研究公司財報,但是公司財報可以作假,要認識一間公司需要花很大的心力去觀察研究
,一般人跟法人比起來情報少太多,在資訊落差下反應速度就會有差別,很容易單方面被法人割韭菜。
之前看巴菲特雪球傳提到投資索羅門公司,當時巴菲特認為是一間好公司,實際上也的確是,只不過公司內有一名交易員做出了違規行為,公司高層選擇隱瞞該事,後來公司差點倒閉,是巴菲特出任董事長,堵上他的信用去周旋,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才安定下來,所以說一家好公司,也有可能因為一個決策錯誤瞬間倒閉,連巴菲特都差點被索羅門公司坑到了,更何況是小散戶。
總結
這本書著重的不是投資技巧,而是講求投入少量時間的投資方法,投入股市需要龐大的時間資源去盯盤、分析,散戶通常沒有資訊、也不會花大量時間去了解公司財報的散戶,如果用常識去買股票可能就會淪陷入虧損。
如果是自己有心去研究股市,自己操盤也不是不行,只是要花得時間精力比較多,當然賺得也可能比較多,都是看自己需求去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
閒聊
我跟我爸在同一年開始投入股市,我是因為貸款還完,所以每個月繳貸款的錢就等於多出來了,所以我就投入股市,看了許多書,覺得還是丟在指數投資就好了,而我爸則是隨意買他喜歡的股票,之後台股在這期間大盤都是往上成長,但我爸虧損幾十萬,因為他自己選的股票通通沒漲,我是覺得蠻神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