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6. 電子書優先,實體書跟上:我的出版規劃與思考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今天是2025年9月27日,我非常開心,因為今天完成了《搞砸了沒關係再來過》電子版書籍的 ISBN 申請。接下來只需要等待審核,審核通過後,就能進入下一個階段,把書籍正式上架到相關的電子書平台。

雖然進度比原先的規劃稍微落後了一點,但能走到今天這一步,讓我感到相當踏實。這次書籍的內頁總共定案為 354 頁。對我來說,這個數字代表的不只是篇幅,而是一路以來的努力與不斷補充的成果。

我還記得,初期完成時,書籍大約只有 260 頁,那時候還沒有加入插圖、章節圖,以及一些延伸補充的內容。經過這段時間的持續調整與豐富,頁數比當初多了足足 94 頁。這樣的增長讓我覺得既驚訝又欣慰,也更加覺得這本書的完整度與厚度,都比一開始更為扎實。

雖然過程中花了比想像中更多的時間,但回過頭來看,能夠把內容做到這個程度,真的很值得。

所以我覺得還蠻開心的,因為這等於是一個完整的內容已經定案,比原先預期的更好。現在的書稿不僅厚度增加,還有更豐富的內容被灌錄進去,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值得欣喜的點。

接下來就是等待審核,希望整個審核過程能夠順利。順利完成後,就能進入下一個階段:電子書正式上架。當上架完成之後,下個目標就是推進到實體書的出版。這個過程中還需要申請實體版的 ISBN,因此也可能會遇到一些問題,我先把幾個可能的問題羅列出來,方便後續逐一解決。

在書籍電子版定案後,我也開始思考接下來的幾個實際問題,先把它們羅列出來,方便後續逐步解決:

  1. 印刷廠與ISBN申請時程
    需要找到合適的印刷廠。假設實體版 ISBN 申請完成,那麼書籍最快多久能印出來?完成後又需要在多快的時間內繳交樣書至國家圖書館?這是第一個需要釐清的問題。
  2. 印刷數量與費用
    印刷廠的數量選擇與費用差異需要明確化。目前想了解具體的印刷成本範圍,以及市場上是否有三間值得信任的印刷廠可供參考,並且可以透過線上或電話諮詢。
  3. 預售方案
    預售部分會以 Google 表單為主。不過原本設計中有「有聲書」的方案,但由於修改內容太多,加上錄製有聲書相當耗時,因此這個方案不太適用。後續需要思考新的整合方案,可能包括電子書與實體書的組合,或其他更適合的方式。
  4. 售價與折扣策略
    定價已經確定為 458 元一本。但電子版與實體版的折扣機制會有所不同,這部分需要清楚劃分與定義,讓讀者在購買時有明確的選擇依據。

這些就是接下來要進行的工作。額外再補充一個重點,就是如何將書籍上架到各大付費電子書平台。這部分是下一個階段需要研究的內容。雖然目前已經把書籍的內容完善,並且定案為 354 頁,但後續仍然有許多功課要持續完成。

整體來說,這段過程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順利,不過至少又往前推進了一步,這對我來說依然值得開心。接下來的工作會更多元,也意味著還有許多新的挑戰。

短期內,其實不會再花大量時間在書的內容上,頂多利用一些空檔,針對細節做微調。比如確認頁數是否正確、檢查出題字的使用狀況,若某些章節出題字過多或過少,就需要重新調整,讓排版更平衡。

而在主要精力上,我會把焦點轉回到業務的發展,因為那部分能直接帶來實際的收入。我覺得這樣的安排很不錯,一方面書籍持續在推進,另一方面也能兼顧生活與工作。

我一直覺得很感恩,因為在經營部落格的過程中,不僅能夠分享內容,還有機會把它建立成一個付費模式。雖然目前還沒有正式的付費會員,但我已經覺得很滿足,因為這樣的架構能給我更多的動力與心力去做持續的輸出。

同時,部落格也讓我能把自己正在做的事情、腦海中的一些想法,甚至是當下正在經歷的點滴,都透過文字的方式記錄並呈現出來。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策略,不只是對外的分享,更是一種自我整理與成長的過程。

昨天與朋友交流的過程中,我得到了一個很深的啟發。那位朋友特地從南部上來,我們聊的不只是生活經驗,更包括他面對事情的思考方式與決策。我再次確認了自己的想法:改變別人不容易,說服別人更不容易。與其強迫說服,不如單純分享自己的觀點,帶給別人一些正向的思考,這樣反而能讓交流產生火花。

在過程中,有一個問題讓我覺得特別值得探究:為什麼你想要改變?

這也讓我聯想到「5 個為什麼」的思考方法。每一次回答之後,再繼續追問下一個「為什麼」,最終就能找到更核心的動機。以下是我以「為什麼想寫書」為例的一個案例:

  1. 為什麼我想寫書?
    因為我想透過寫書整理自己過去的思緒、經歷,甚至是曾經搞砸的事情,並把它整合起來。
  2. 為什麼要把這些東西整合起來?
    因為這樣可以形成一個完整的作品,成為一本書,進而出版、販售。
  3. 為什麼要出版成為一本書?
    因為這本書未來可以讓我的孩子、家人看到,知道這是屬於我的作品。而這些內容也記錄了我在意的人,包括伴侶與家人,這讓它更有意義。
  4. 為什麼覺得這樣有意義?
    因為如果這本書能成功出版,甚至賣出一百萬冊,每冊哪怕只帶來一美元,也能創造出龐大的營業額與收入。這不只是經濟回報,更代表知識與價值的傳遞。
  5. 為什麼值得這樣投入?
    因為如果這本書能夠帶來正向啟發,影響許多人,並且人們願意花錢購買,那它就不只是一個商品,更是一個能夠傳遞價值、傳遞信念的服務。

這樣層層往下追問,最終就會發現,寫書的動機不只是單純的整理與紀錄,而是承載了家庭、意義、影響力與價值傳遞的多重面向。

我覺得這個過程非常有趣,因為當你不斷去追問「為什麼」的時候,就會越來越清楚自己真正的所思所想。這種探究不僅是一種思維練習,更是一種自我探索與自我了解的方式。

不過,如果在互動的過程中,對方並不願意把「為什麼」說出來,那麼就會很難去挖掘背後真正的原因,也少了一份保障感。因此,願意表達與分享,是這個過程能否深入的重要關鍵。

對我而言,自我探索、自我了解是一個相當有趣的旅程。如果能夠在與生命、朋友或家人的對話中,透過交流給予一些想法、建議或啟發,幫助他們更認識自己、更了解自己,我覺得這是一件非常有價值的事情。這樣的互動,不只是單純的談話,而是一種成長與覺察的契機。

下一個點是目前暫定在禮拜四晚上七點半到八點,安排一個固定的 Google Calendar 行程。這將會是一場三十分鐘的線上視訊會議,內容包含交流、分享,以及帶領大家實際操作或提醒他們產品的使用。不管是保養、保健、抗老,或是其他代理品牌的相關產品,這段時間都能夠成為彼此互動的契機。

在代理品牌的過程中,我也同時檢視自己是否準備充足。有時候會發現,還需要額外購買或準備一些輔助工具,才能更完整地推廣與應用產品。這種自我提醒的過程,其實就像是一面鏡子,讓我在教導別人、引導別人時,同時也檢視自己是否做好了準備。

我覺得這過程非常有趣。當我用幽默、正向的方式去帶領別人時,我自己也從中獲得提醒與成長。這樣的互動不僅是一種推廣,更是一種自我提升的循環。

最後,我還是想提醒自己與大家,要帶著感恩的心。因為生命中所發生的一切,都是為了幫助我們變得更好,幫助我們成長、提升,讓我們成為更完整、更堅韌的人。感恩家人、感恩伴侶,也感恩我們所擁有的一切。

簡單與謙遜,是我對生活的兩個核心體悟。簡單,就是懂得珍惜眼前的一切,不因為缺乏而感到失落或絕望。能夠保持簡單的人,往往是有智慧、有福氣的人。而謙遜,則是少考慮自己、多多考慮他人。當我們只顧自己的時候,容易陷入受害者的狀態;但當我們願意去體諒、去在乎別人時,所散發出的能量會完全不同,也會帶來更多的美好。

在這一路的紀錄過程中,我選擇了非主流的方式。當大多數人透過影像、短影音、YouTube 來傳遞想法時,我選擇用 Podcast 和部落格,以文字和聲音來保存我的思考與創作。或許不是主流,但我很享受其中,也很感恩這樣的過程。因為持續創作,讓我能回顧、能整合、能發現,並且更清楚自己要什麼、渴望達成什麼結果。

所以,我會持續創作,持續產出,持續分享,讓自己帶來更多有趣、好玩、也充滿啟發的內容。透過文字與聲音,我想與你一起交流、一起成長。

我們下一篇內容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文字創作怪獸|Allen Peng
14會員
112內容數
10 年職業軍人,退伍後走入職場,現為斜槓創業者。骨子裡住著一位喜劇人,喜歡發掘生活中的幽默感。經營 Podcast《不離職創業 Allen Peng Podcast》,並持續透過文字創作,分享個人成長、創業歷程與人生體悟。首本書《搞砸了沒關係再來過》籌備出版中。
2025/09/25
過去的自己,或者說現在的自己,有沒有哪個時刻是充滿自信的?其實,這是一個滿有趣的議題。 在你生命當中,不管你現在是二十歲、三十歲、四十歲還是六十歲,哪一個時期的你最充滿自信?或者,你在哪一個領域最有自信? 我自己回顧的話,會依不同時期用不同的類別來劃分。對我而言,籃球、電影、搖滾樂、投資、創業、
2025/09/25
過去的自己,或者說現在的自己,有沒有哪個時刻是充滿自信的?其實,這是一個滿有趣的議題。 在你生命當中,不管你現在是二十歲、三十歲、四十歲還是六十歲,哪一個時期的你最充滿自信?或者,你在哪一個領域最有自信? 我自己回顧的話,會依不同時期用不同的類別來劃分。對我而言,籃球、電影、搖滾樂、投資、創業、
2025/09/25
關於時間的流逝,其實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情。我自己很喜歡陶喆的一張專輯《六九樂章》。從這張專輯開始,我才意識到原來自己是這麼喜歡搖滾音樂。 對我來說,搖滾音樂帶來的不只是旋律與節奏,更是一種能量的宣洩與釋放。我覺得這是一個很特別的地方。所以我曾經和別人分享過:「我的血液裡流著搖滾樂,而骨子裡住著
2025/09/25
關於時間的流逝,其實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情。我自己很喜歡陶喆的一張專輯《六九樂章》。從這張專輯開始,我才意識到原來自己是這麼喜歡搖滾音樂。 對我來說,搖滾音樂帶來的不只是旋律與節奏,更是一種能量的宣洩與釋放。我覺得這是一個很特別的地方。所以我曾經和別人分享過:「我的血液裡流著搖滾樂,而骨子裡住著
2025/09/22
今天的任務相當明確:完成書籍 Final 合規校稿。完成後,就可以推進到下一個階段。 接下來的步驟包括準備相關的資訊與申請,無論是電子書還是實體書的申請流程,都需要先了解清楚。主要的目標是先完成電子書,包括將電子書上架到各大販售平台,讓讀者能夠購買。相關資訊的了解也是必要的,因為這些流程對我來說都
2025/09/22
今天的任務相當明確:完成書籍 Final 合規校稿。完成後,就可以推進到下一個階段。 接下來的步驟包括準備相關的資訊與申請,無論是電子書還是實體書的申請流程,都需要先了解清楚。主要的目標是先完成電子書,包括將電子書上架到各大販售平台,讓讀者能夠購買。相關資訊的了解也是必要的,因為這些流程對我來說都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在紙本書的排版或電子書的製作/閱讀器的使用,「閱讀體驗」也是購書或閱讀習慣養成的因素之一,至少在這個數位時代裡,要將讀者從眾多娛樂裡召喚來閱讀,至少「體驗」會是一件重要的事。建議台文電子書的製作,把字體寫進epub裡!而台文書購買的閱讀體驗,或許是讀墨更好!(如果有設定好的話XD)
Thumbnail
在紙本書的排版或電子書的製作/閱讀器的使用,「閱讀體驗」也是購書或閱讀習慣養成的因素之一,至少在這個數位時代裡,要將讀者從眾多娛樂裡召喚來閱讀,至少「體驗」會是一件重要的事。建議台文電子書的製作,把字體寫進epub裡!而台文書購買的閱讀體驗,或許是讀墨更好!(如果有設定好的話XD)
Thumbnail
作者喜歡在書店、二手書店和圖書館尋找靈感,以及閱讀習慣的演變,包括實體書和電子書的選擇。作者還分享了對實體書的處理與斷捨離、偶遇的驚喜,以及挑戰厚小說的心路歷程,並表達了對紙本書未來的思考和熱愛。
Thumbnail
作者喜歡在書店、二手書店和圖書館尋找靈感,以及閱讀習慣的演變,包括實體書和電子書的選擇。作者還分享了對實體書的處理與斷捨離、偶遇的驚喜,以及挑戰厚小說的心路歷程,並表達了對紙本書未來的思考和熱愛。
Thumbnail
這是出版前的一大掙扎之一,這樣的疑惑與不確定,一路延伸到出書後的一年內 包含看見讀者在蝦皮的評價都要吸一大口氣才能點開(雖然大部分是好評) 直到現在,無論推出什麼商品,其實自己都還是會有猶豫、擔心 但我練習擁抱它,並以第一次出書的各種反應去擁抱自己 會這樣擔心也是因為自己很在意這些的完美性。
Thumbnail
這是出版前的一大掙扎之一,這樣的疑惑與不確定,一路延伸到出書後的一年內 包含看見讀者在蝦皮的評價都要吸一大口氣才能點開(雖然大部分是好評) 直到現在,無論推出什麼商品,其實自己都還是會有猶豫、擔心 但我練習擁抱它,並以第一次出書的各種反應去擁抱自己 會這樣擔心也是因為自己很在意這些的完美性。
Thumbnail
這本我在一年前就被推薦,加入圖書館的待看清單,那時(其實現在也是)我手上預約的書已額滿,根本排不進預約 (一個人只能預約10本,一本書只20個人預約),心裡有默默的想不知要什麼時候才看得到了。今年在電子書社團又被推薦一次,而且還加入文化部計次活動,真的讓人沒有理由說不,果然電子書只會讓人愈看愈多書。
Thumbnail
這本我在一年前就被推薦,加入圖書館的待看清單,那時(其實現在也是)我手上預約的書已額滿,根本排不進預約 (一個人只能預約10本,一本書只20個人預約),心裡有默默的想不知要什麼時候才看得到了。今年在電子書社團又被推薦一次,而且還加入文化部計次活動,真的讓人沒有理由說不,果然電子書只會讓人愈看愈多書。
Thumbnail
做完這本書後,算是解鎖我另一項專長,應該日後也可以做好我自己的旅行、攝影書了。
Thumbnail
做完這本書後,算是解鎖我另一項專長,應該日後也可以做好我自己的旅行、攝影書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