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9月27日,我非常開心,因為今天完成了《搞砸了沒關係再來過》電子版書籍的 ISBN 申請。接下來只需要等待審核,審核通過後,就能進入下一個階段,把書籍正式上架到相關的電子書平台。
雖然進度比原先的規劃稍微落後了一點,但能走到今天這一步,讓我感到相當踏實。這次書籍的內頁總共定案為 354 頁。對我來說,這個數字代表的不只是篇幅,而是一路以來的努力與不斷補充的成果。
我還記得,初期完成時,書籍大約只有 260 頁,那時候還沒有加入插圖、章節圖,以及一些延伸補充的內容。經過這段時間的持續調整與豐富,頁數比當初多了足足 94 頁。這樣的增長讓我覺得既驚訝又欣慰,也更加覺得這本書的完整度與厚度,都比一開始更為扎實。
雖然過程中花了比想像中更多的時間,但回過頭來看,能夠把內容做到這個程度,真的很值得。
所以我覺得還蠻開心的,因為這等於是一個完整的內容已經定案,比原先預期的更好。現在的書稿不僅厚度增加,還有更豐富的內容被灌錄進去,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值得欣喜的點。
接下來就是等待審核,希望整個審核過程能夠順利。順利完成後,就能進入下一個階段:電子書正式上架。當上架完成之後,下個目標就是推進到實體書的出版。這個過程中還需要申請實體版的 ISBN,因此也可能會遇到一些問題,我先把幾個可能的問題羅列出來,方便後續逐一解決。
在書籍電子版定案後,我也開始思考接下來的幾個實際問題,先把它們羅列出來,方便後續逐步解決:
- 印刷廠與ISBN申請時程
需要找到合適的印刷廠。假設實體版 ISBN 申請完成,那麼書籍最快多久能印出來?完成後又需要在多快的時間內繳交樣書至國家圖書館?這是第一個需要釐清的問題。 - 印刷數量與費用
印刷廠的數量選擇與費用差異需要明確化。目前想了解具體的印刷成本範圍,以及市場上是否有三間值得信任的印刷廠可供參考,並且可以透過線上或電話諮詢。 - 預售方案
預售部分會以 Google 表單為主。不過原本設計中有「有聲書」的方案,但由於修改內容太多,加上錄製有聲書相當耗時,因此這個方案不太適用。後續需要思考新的整合方案,可能包括電子書與實體書的組合,或其他更適合的方式。 - 售價與折扣策略
定價已經確定為 458 元一本。但電子版與實體版的折扣機制會有所不同,這部分需要清楚劃分與定義,讓讀者在購買時有明確的選擇依據。
這些就是接下來要進行的工作。額外再補充一個重點,就是如何將書籍上架到各大付費電子書平台。這部分是下一個階段需要研究的內容。雖然目前已經把書籍的內容完善,並且定案為 354 頁,但後續仍然有許多功課要持續完成。
整體來說,這段過程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順利,不過至少又往前推進了一步,這對我來說依然值得開心。接下來的工作會更多元,也意味著還有許多新的挑戰。
短期內,其實不會再花大量時間在書的內容上,頂多利用一些空檔,針對細節做微調。比如確認頁數是否正確、檢查出題字的使用狀況,若某些章節出題字過多或過少,就需要重新調整,讓排版更平衡。
而在主要精力上,我會把焦點轉回到業務的發展,因為那部分能直接帶來實際的收入。我覺得這樣的安排很不錯,一方面書籍持續在推進,另一方面也能兼顧生活與工作。
我一直覺得很感恩,因為在經營部落格的過程中,不僅能夠分享內容,還有機會把它建立成一個付費模式。雖然目前還沒有正式的付費會員,但我已經覺得很滿足,因為這樣的架構能給我更多的動力與心力去做持續的輸出。
同時,部落格也讓我能把自己正在做的事情、腦海中的一些想法,甚至是當下正在經歷的點滴,都透過文字的方式記錄並呈現出來。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策略,不只是對外的分享,更是一種自我整理與成長的過程。
昨天與朋友交流的過程中,我得到了一個很深的啟發。那位朋友特地從南部上來,我們聊的不只是生活經驗,更包括他面對事情的思考方式與決策。我再次確認了自己的想法:改變別人不容易,說服別人更不容易。與其強迫說服,不如單純分享自己的觀點,帶給別人一些正向的思考,這樣反而能讓交流產生火花。
在過程中,有一個問題讓我覺得特別值得探究:為什麼你想要改變?
這也讓我聯想到「5 個為什麼」的思考方法。每一次回答之後,再繼續追問下一個「為什麼」,最終就能找到更核心的動機。以下是我以「為什麼想寫書」為例的一個案例:
- 為什麼我想寫書?
因為我想透過寫書整理自己過去的思緒、經歷,甚至是曾經搞砸的事情,並把它整合起來。 - 為什麼要把這些東西整合起來?
因為這樣可以形成一個完整的作品,成為一本書,進而出版、販售。 - 為什麼要出版成為一本書?
因為這本書未來可以讓我的孩子、家人看到,知道這是屬於我的作品。而這些內容也記錄了我在意的人,包括伴侶與家人,這讓它更有意義。 - 為什麼覺得這樣有意義?
因為如果這本書能成功出版,甚至賣出一百萬冊,每冊哪怕只帶來一美元,也能創造出龐大的營業額與收入。這不只是經濟回報,更代表知識與價值的傳遞。 - 為什麼值得這樣投入?
因為如果這本書能夠帶來正向啟發,影響許多人,並且人們願意花錢購買,那它就不只是一個商品,更是一個能夠傳遞價值、傳遞信念的服務。
這樣層層往下追問,最終就會發現,寫書的動機不只是單純的整理與紀錄,而是承載了家庭、意義、影響力與價值傳遞的多重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