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時間的流逝,其實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情。我自己很喜歡陶喆的一張專輯《六九樂章》。從這張專輯開始,我才意識到原來自己是這麼喜歡搖滾音樂。
對我來說,搖滾音樂帶來的不只是旋律與節奏,更是一種能量的宣洩與釋放。我覺得這是一個很特別的地方。所以我曾經和別人分享過:「我的血液裡流著搖滾樂,而骨子裡住著一位喜劇人。」這樣的組合,讓我覺得特別有趣,也代表著我的一部分。
談到時間,我想起了一部電影《鐘點站》。這部電影讓我更深刻地體驗到時間的意義。雖然大家常說「時間就是金錢」,但在日常生活裡,我們往往很難真正把時間與金錢直接連結起來。而這部電影,卻以一種獨特的方式,讓人重新去思考時間的價值。
這部電影更進一步把「時間等於金錢」的概念,做了一個極具張力的連結。故事本身非常有特色,也帶來強烈的衝擊感。對我而言,這是一個非常酷的題材,因此我特別喜歡這部電影。
其中有一段情節,讓我印象很深刻。角色透過 Gambling(賭博)贏得更多的時間,也就等於獲得了更多的金錢。然而,在這過程中卻發生了一個意想不到的插曲,讓整個故事更加耐人尋味。這樣的設計,不僅讓劇情更有層次,也讓人重新思考時間與生命的價值。
談到時間,我還想到一本很經典的書——《搞定》(Getting Things Done)。這本書裡面有一些非常實用的工具,我覺得特別受用。比如說 「兩分鐘法則」,以及 「時間的捕捉系統」,還有如何有效管理任務,判斷哪些應該自己完成,哪些可以委外或交付給他人。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它的流程圖設計。如果一件事能在兩分鐘內完成,就立即搞定;如果需要更長時間,就把它記錄進捕捉系統,形成代辦清單。這樣的方法能幫助我們更有條理地管理時間與任務。
後來我也發現,其實自己也逐漸發展出一套適合自己的方式和工具,來幫助我捕捉代辦清單與任務,進而更完整地記錄與彙整,讓事情得以確實推進。這些做法,對我而言非常有幫助。
談到時間,還有一句話常常提醒我:Don’t waste time(不要浪費時間)。
有時候,我會回顧自己的一天,思考如何讓時間發揮更大的價值。畢竟我們都在尋找素材與內容,來幫助自己加深對時間的認知,並強化對「珍惜時間」的體悟。
但現實往往讓人感受到它的快速流逝。一轉眼,一天過去;一轉眼,一週過去;一轉眼,一個月過去;一轉眼,一年就過去了。在這過程中,家人也慢慢留下歲月的痕跡,而我們自己也能感受到體態、代謝與狀態上的變化。
正因如此,如何更好地掌控時間,進而掌控自己的人生,就成了一個非常重要而值得深入探索的課題。
如果我們能更完整地掌控自己的時間,其實人生會有很大的差距。那麼,**為什麼我們會浪費時間?**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很多時候,原因是我們誤以為自己還有很多時間。
但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如果你真的把一個「時間表格」拉出來,就會發現,其實剩下的時間並沒有想像中的多。當你再把父母的時間放進這張表格裡,就會更清楚地意識到:我們能陪伴他們的時間,其實也並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