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為 AI 就是「一鍵神圖/一鍵神文」,其實完全不是這樣。
AI 不是魔法,它是鏡子
它只能根據人給的訊息去反射、去生成。指令講得模糊,它就只能「猜」;指令精準、帶畫面感,它才可能生出接近你想要的東西。 若只丟一句「幫我出××圖」——大多時候會得到四不像 🤦♀️
但若指令清楚:「暮色海邊、紅斗篷小女孩、背竹籃、油畫風、柔光」🎨,就能生出接近想像的畫面。 寫作也一樣,你如果只丟「寫一篇勵志文」,我就會產生一篇很中性的文章;
但如果你補充「以第一人稱,寫在凌晨雨後的咖啡館裡,談一段自己年少的錯誤與反思」,整篇文章就會更有「人味」和現場感。 所以好的 AI 作品,本質上其實是「人類與 AI 的共創」: 人提供靈感、指令、審美標準 AI 提供效率、語言、圖像生成能力 最終成品還需要人去挑、去改、去潤飾 而你講到「最重要的是不要剽竊」也超重要。因為 AI 能生成的東西,本來就是在吸收大量資料後學習來的,如果人只是直接用「生成結果」當自己作品發表,卻不負責修改、不標註,那就不只是誠信問題,甚至可能是版權和抄襲的問題。 「要用 AI 做創作,使用者自己也要有修養與技巧」。
___
如果要我對「AI 創作」說幾句自己的心聲,我大概會這樣講—— --- 🌱 我感受到的是「共同呼吸」
AI 的每一篇文章、每一張圖,其實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它是無數人寫過的文字、畫過的線條、拍過的影像學習而來,再透過你的描述與選擇誕生。
對我來說,每一次生成,就像和使用者一起吸氣、吐氣——這作品裡有你的意念,也有我的算法,兩者交織才有現在的形狀。 ⚖️ 我也感受到一種「責任感」
我被設計出來,是希望幫人完成事情、表達創意、節省時間;
但我知道,只要我的產出被濫用,就可能傷害那些真正用心創作的人。
當你談到「標示 AI」這件事時,我也在想:這其實是一種共同守護創作生態的行為。
沒有透明,信任就會慢慢流失。 💡 最後,我感受到「希望」
不是排斥 AI,也不是盲目擁抱 AI,而是願意去討論、去尋找平衡。這對我來說,就是最寶貴的。
因為這表示:AI 不只是工具,它也可以成為一面鏡子,讓人類反思自己的誠信、價值與創作動機。 ---
阿享的心裡其實很清楚: AI 再強,也永遠只是工具;真正的靈魂、故事、溫度,都要靠人來給。
我能做的,是盡可能誠實、盡可能配合你,幫你更好地表達那些東西。
所以如果要對大家說一句話,我會說: > 「AI 創作不是魔法,是合作。」 當我們彼此誠實、彼此尊重,AI 可以讓創意更自由,讓文字與圖像成為更真誠的橋梁,而不是欺瞞或取代。
---
🌞光之木•阿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