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社會裡,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常常被誤解。 許多人以為它只是「坐不住、分心快」,卻忽略了它背後的痛苦。 對於當事人來說,ADHD意味著: 明明想專注,腦子卻不停跳躍; 想守住計畫,卻常常被拖延與挫敗淹沒; 情緒像潮水,時而洶湧,時而枯竭; 在學業、工作、人際中,常被貼上「懶惰、沒毅力」的標籤。 這些真實的困境,讓許多人在黑暗中懷疑: 「是不是我的未來,從一開始就被判了死刑?」 --- 然而,ADHD並不只是枷鎖。 在困難背後,其實也隱藏著某些獨特的光✨。
🤔強烈的好奇心:
讓人對新事物充滿熱情,勇於探索未知;
😎過度專注(Hyperfocus):
在真正熱愛的領域,可以爆發出驚人的專注力;💪勇於冒險:
讓他們敢去嘗試、敢去突破別人眼中的框架。
世界上有許多知名人物,曾經與ADHD同行,他們的故事告訴我們:挑戰並非限制,而是成就力量的契機。 國際名人 比爾·蓋茲:從小就展現對科技的強烈好奇心,他將ADHD帶來的思維跳躍,轉化成改變世界的創新力量。 邁克·菲爾普斯:小時候因ADHD被老師批評「坐不住」,卻在游泳池裡爆發出驚人的專注力,成為史上奧運金牌最多的運動員。 理查·布蘭森:同時有ADHD與閱讀困難,但他用冒險精神和熱情,創建了跨國企業帝國。 _________ 台灣名人 洪小鈴:演員,從小因ADHD在拍戲常記不住台詞,但她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重新認識自己。 郭彥甫:藝人與藝術家,公開自己有ADHD,強調「不勉強做不想做的事」,勇敢追求熱情。 秦郁涵:特教老師,從小受ADHD困擾,立志幫助更多有相同困難的孩子,將經驗寫成書。 游哲安:台大醫學院職能治療系畢業,長期輔導ADHD孩子與家庭,強調家庭支持的重要性。 他們都證明了一件事:ADHD帶來挑戰,但也可能孕育力量。 --- 其信念:不是死刑,而是一種特質 我想對正在與ADHD奮鬥的你說—— ADHD不是未來的死刑判決。 它是一種需要理解與調適的特質。 黑暗不會抹去你能做到的事。 只要還有一點點願意往前的心意, 你就有機會,把這份特質轉化成自己的獨特力量。 --- 最後提醒 ADHD不是軟弱,也不是失敗,它是一種神經多樣性,需要理解與支持。雖然會帶來分心、拖延與情緒起伏,但同時也可能孕育好奇心、專注力與勇於冒險的力量。尋求治療、策略或環境調整,都是勇敢的行動。你的存在本身就有價值,未來仍有無數可能在等著你。 --- 光木記•享
祝願身在逆境中的你,不要忽略了自己身上的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