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裡的祭壇,不是冷冰冰的石頭擺設,而是熱騰騰的現場:
利未記1章1-9節說:
耶和華從會幕中呼叫摩西,吩咐他說:
「 你要吩咐以色列人,對他們說:你們中間若有人要獻供物給耶和華,可以從牛群羊群中獻牲畜為供物。
「 他的供物若以牛為燔祭,要獻一頭沒有殘疾的公牛,獻在會幕的門口,他就可以在耶和華面前蒙悅納。
他要按手在燔祭牲的頭上,為自己贖罪,就蒙悅納。
他要在耶和華面前宰公牛犢;亞倫子孫作祭司的要獻上血,把血灑在會幕門口壇的周圍。
他要剝去燔祭牲的皮,把燔祭牲切成塊。
亞倫祭司的子孫要在壇上生火,把柴擺在火上。
亞倫子孫作祭司的要把肉塊連頭和脂肪,擺在壇上燒著火的柴上。
燔祭牲的內臟與小腿要用水洗淨,祭司要把整隻全燒在壇上,當作燔祭,是獻給耶和華為馨香的火祭。
有人帶牛羊鳥來,有刀有火,有血有煙,最後還有 「 馨香之氣 」 往上升。說穿了,這不就很像燒烤店嗎?肉放上去,火一烤,香味立刻充滿全場。
亞伯拉罕、以撒、雅各在各地築壇獻祭(創12:7–8,26:25),其實就是用 「 火烤 」 把生活交託給上帝。
換個角度想,祭壇並不是上帝需要肉吃,而是人需要一個地方,透過食物與火焰,記得:我們的生命不是自己的,而是要向祂獻上。
所以,如果今天要辦 「 家庭祭壇 」 ,何不乾脆拉到燒烤店?
牛羊雞豬海鮮全上:提醒自己一切豐盛來自上帝。
煙往上升:象徵禱告直達天庭(詩141:2)。
留下一塊不吃:記得 「 分別為聖 」 不是只靠嘴巴說,而是要真的有節制。
全家一起動手烤肉、邊吃邊聊:這不就是舊約獻祭後,家人同享平安祭的場景嗎?(利7:15)
家庭祭壇,不一定要拘泥於客廳、木桌、詩歌本。或許在烤肉的煙火氣裡,我們更容易感受到,信仰不是遙遠的宗教儀式,而是日常生活中的火與香。
那麼,你覺得如果真的在燒烤店舉行 「 家庭祭壇 」 ,上帝會不會笑著說: 「 這味道,我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