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墟不只是石頭與殘壁,而是文明滅亡與記憶延續的見證。走訪吳哥窟、閱讀古籍,感受文字保存文明的力量,探索廢墟旅行的震撼與文化傳承。」(此篇為舊文章重新編輯)
為什麼我們會被廢墟吸引?
每當我站在世界各地一個個偉大的廢墟前,看到文明殞滅的證據時,總是感到震撼。正如余老師在《中華文化 童年的歌聲》中所說:
「每一種文明都有可能突然面臨滅亡,而這種滅亡是正常的,不滅亡才是偶然的。……最高等級的滅亡是記憶的消失,而記憶消失的最直接原因,是文字的滅亡。」
這段話,讓我理解到廢墟不僅是石頭與殘壁,更是文明記憶的見證。
而另一篇《廢墟》也提到:「我詛咒廢墟,我又寄情廢墟。廢墟昭示著滄桑,讓人偷窺到民族步履的蹣跚。」這些文字,成了我在旅行時對廢墟鍾情的注腳。
吳哥窟:消逝與重現的高棉文明
還記得我在吳哥窟的清晨,站在吳哥寺前,看著旭日東昇時河水的粼粼波光,心中湧現無比的感動與哀傷。
因為那不只是美景,而是一個曾經輝煌卻消失的文明。
- 《真臘風土記》讓高棉文明以文字被記錄,成為歷史傳說。
- 法國探險家深入叢林,相信並尋找這個傳說,終於讓沉睡數百年的吳哥遺跡重現於世。
- 失去了傳承的文明,只能透過微笑的石像,讓後人遙想那曾經的流金歲月。
這就是「文字的力量」:沒有書寫,就沒有文明的記憶。
文明的延續:文字與集體意識
我常慶幸,我所屬的文明並未中斷。
四大文明古國之中,唯有中華文明傳承至今,且構築出一套完整的文化、習俗與制度,並影響東亞形成一種「集體意識」。
這樣的文化延續,讓我們今天依然能藉由文字閱讀,理解歷史上的革新與傳承。土地上的遺跡,正是文字的最佳佐證。
廢墟旅行的意義:從滅亡到想像
為什麼我在旅行時特別鍾情廢墟?因為廢墟象徵著文明的滅亡,而滅亡帶來了消失。消失之後,留下的空白,反而讓我們生出無限的想像。
而這種想像,構築了我對世界的好奇與驚嘆。廢墟不是終點,而是文明給予後人的啟示。
如果你對文明與廢墟旅行有興趣,可以參考以下主題:
- 世界著名的十大廢墟旅行地點:從馬丘比丘、佩特拉古城到龐貝城
- 文字與文明的力量:為什麼沒有文字的文明容易被遺忘?
- 四大文明古國比較:為何唯獨中華文明能延續至今?
- 吳哥窟旅遊攻略:最佳拍攝時間、交通方式與必訪景點
- 旅行與歷史的交會:如何透過旅行加深對文明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