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洪災造成嚴重傷亡,但花蓮縣府卻迴避疏散不力的質疑,將責任推給中央。鍾沛君「無人因沒吃便當餓死」言論凸顯國民黨執政漠視災民需求。便當事件暴露縣府資源調度無能,致使上萬便當腐壞無法分配給災民志工。《新聞面對面》平台則助長鍾等人煽動性言論,淡化實質問題,讓政治表演取代真相探討。 [1]
任意金額支持南爸 https://portaly.cc/nb88543/support
堰塞湖洪災起因最重要,花蓮縣府疏散不利恐怕是關鍵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洪災導致嚴重傷亡,遠比便當調度失誤更需重視。然而,花蓮縣政府對疏散不力的質疑避而不談,僅以堰塞湖形成與河川水利問題推卸責任給中央,試圖淡化自身在預警與撤離上的缺失。這種甩鍋心態不僅無助於解決問題,更讓災民與公眾質疑縣府的治理能力。鍾沛君的「便當無人餓死」言論,更凸顯國民黨執政下,地方責任被刻意忽視,無視災民真實需求。
便當事件反映花蓮縣政府資源調度與各向溝通的失能
花蓮地檢署已介入調查洪災肇因,但救災階段的資源調度同樣關鍵。便當事件暴露花蓮縣府在垂直整合與橫向組織上的無能,導致大量便當腐壞,卻未妥善分發給災民與志工。鍾沛君輕描淡寫「無人因便當餓死」,無視三萬志工自發投入救援的努力。這僅是光復鄉的災難,非全縣交通癱瘓,地方政府的調度失靈卻讓民間自救成主力,凸顯國民黨執政只重觀感,輕忽基本面的資源管理。
新聞面對面讓來賓暢所欲言,反被另用為扭曲是非道德的擴大器

《新聞面對面》幾乎無來賓因造謠被司法判刑的案例,但其暢所欲言的屬性,讓鍾沛君等來賓屢屢踩踏道德底線,透過插話、挑釁爭吵搶占版面,破壞觀眾閱聽耐性。這種環境助長煽動言論,卻難以聚焦真相,形同為國民黨等政治勢力提供表演舞台,淡化本次救災事件上花蓮縣政府資源調度失能等實質問題。如此平台雖提供多元聲音、讓閱聽人自行做政治判斷,這樣的政論環境每況愈下,長期恐削弱公眾對政論節目的耐性。
任意金額支持南爸 https://portaly.cc/nb88543/support
南爸講の政治觀點
- 中央政府早在七月便開始監測馬太鞍堰塞湖,並提出「疏散計畫」作為短期對策。至於花蓮縣政府究竟有無積極疏散,還是僅僅做做樣子,恐怕得等花蓮地檢署未來介入調查後,台灣人民才能看清地方與中央在這場重大災害中的責任比例。
- 鍾沛君刻意以極端言論「沒有人因為便當而餓死」淡化事件的嚴重性,反而讓人看見她泯滅人性的態度,以及為同黨執政縣市推卸責任的用心。
- 台灣政論節目眾多,其中《新聞面對面》以「讓來賓暢所欲言」聞名,但這種自由卻讓凌濤、鍾沛君等人不斷濫用權利,宣揚錯誤價值觀而無人糾正,恐怕只會敗壞社會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