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已經把預購的表單建構完成了,我覺得蠻開心的。整個流程相關細節非常清楚,包括價格、費用,以及如何開啟、接受或不接受回應等 Google 表單的各種設定,甚至還了解了增加外掛的方式。我個人認為,其實不用搞太複雜,手動關閉回應就可以了,操作上簡單明瞭。
這樣做非常好,接下來我還需要進行的工作包括電子版的部分,這部分先等待即可。在等待的同時,我覺得可以先申請實體書的 ISBN 碼,實體書的 ISBN 也可以同步申請。
關於版權頁,目前暫定為 11 月。這表示,如果提前拿到 ISBN 碼,並以 11 月 10 日 為預購截止日計算,再抓兩週時間印刷的話,大約在 11 月 25 日 就能完成印刷。印刷完成後,我將開始寄送給各位已購買書籍的讀者,同時也會寄送給國家圖書館。整體流程的節奏(Tempo)我認為算是相當完整的。
如果預購截止時間是 11 月 5 日,以兩週的印刷時間計算,大約在 11 月 20 日 就可以完成印刷。印刷完成後,將開始寄送給所有購買書籍的讀者,同時也寄送給國家圖書館。這表示,我其實已經可以先申請實體書的 ISBN 碼,雖然還沒有找到印刷廠進行實際印製,但這步驟是可以提前進行的。
當然,也有第三種選項:先找印刷廠印製樣品書,確認無誤之後,再進行 ISBN 碼的申請。這樣做可能會更穩妥。總結來說,現在有三種可行方案,可以依據實際情況評估哪一種最適合。
我覺得,用 部落格的方式來記錄與整合過程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法。每當我在部落格上做記錄時,都能更清楚地判斷哪一種選項對自己最合適。對我而言,輸出這件事情非常重要——是自己與自己進行確認與釐清的過程,對自我成長很有幫助。
以前聽過有人說寫部落格很好,但當時並沒有太大的感受。現在真正體會到,部落格雖然是非主流的方式,卻成為我 自我成長的極佳工具。
我覺得新階段最核心的關鍵點,就是 盡快與印刷廠確認印製樣品書。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執行點,一旦完成,後續的工作將會容易很多,很多事情也會變得順利許多。
當然,也要更加清楚自己想要的結果。有時候需要衝刺一點,有時候需要平穩一些,這都需要自己去拿捏。人生其實就是一連串的 拿捏過程:有時候硬一點,有時候柔一點;有時候衝一點,有時候緩一點、穩一點。
印刷廠確認稿件快速檢查清單
1. 印刷刷次與調整
- 第一刷:需調整的細節(色彩、排版、紙張質感)
- 第二刷:需確認的修正項目
- 第三刷:最終校對與確認
2. 方案與費用
- 印 50 本,每本單價確認
- 印 100 本,每本單價確認
- 印 500 本,每本單價確認
- 不同印量對價格影響是否清楚
3. 數量與運費
- 是否有印刷廠合作的配送服務單位
- 小批量寄送(例如 15 本)重量與運費計算
- 包裝方式確認(紙箱尺寸、保護措施)
- 整體成本是否符合預算
後續銷售情況分析
大致可以分為三種情況:
- 銷售表現普通
書籍幾乎沒有售出,影響相對較小,但仍需考慮庫存管理問題。 - 銷售中規中矩
書籍銷售情況尚可,數量達到一定規模,需考慮成立公司、開立發票與繳稅等事宜。這部分需要學習基本的稅務知識與營運流程。 - 銷售非常好
書籍大量售出,營運規模擴大,稅務與財務管理的重要性提高,需要提前規劃相關流程。
影片行銷與剪輯方向
目前個人經驗較弱,平常沒有進行過影片剪輯與上字幕的操作。可考慮以下方式:
- 外包或尋找協助者:完成影片剪輯與字幕製作。
- 行銷影片目標設定:例如製作前導片或直播影片,用於宣傳實體書。
社群直播平台應用:
- Facebook、Instagram:均可進行直播。
- Instagram 限時動態:也可作為宣傳管道。
若具備影片剪輯與字幕能力,將能提供更多展示書籍內容的方式,是非常實用的行銷工具。
或許可以先研究一下前期的影片製作方式,例如上字幕或加入一些特效。我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方向。整合資源後,如果有人願意協助當然最好;若需要付費,只要經過衡量後覺得值得,也是可以接受的。假如預算有限,那自己學習、自己操作,不僅省錢,還能獲得新的技能,這其實也很不錯。因此,各種方式其實都有其優點,最終選擇哪一種,就看哪個最適合自己。
目前大致的規劃如下:我想到的重點是要做的事情與待進行的項目。最穩妥的方式,仍然是先完成英文樣品輸出,然後再開始推廣與宣傳,並發布表單,採取一對一或一對多的方式進行。提前申請 ISBN 碼固然可行,但如果中間遇到差異或延遲,仍可能產生問題。因此,目前的策略是:電子書部分正在申請中,實體書的關鍵在於先完成樣品輸出;樣品確認無誤後,再全面定案,開始大量宣傳與推廣,同時申請 ISBN 碼。
接下來,我可以研究 Alex Hormozi 如何推廣自己的新書。他的書籍與直播活動具有很高影響力,直播時間非常長,他的推廣方式值得我們參考。
如果說到銷售策略,當然 Russell Brunson 和 Tony Robbins 也是很好的參考。我記得他們當時還做過一次訪談。Russell Brunson 本身就是一個具有影響力的人物,因此如果能找到一位有影響力的人為你的產品或服務做推薦或訪談,並在網路上發布,這本身就是一個相當有效的策略。
目前公司想到的一些方法與策略,整體方向越來越清晰。我們可以利用空檔時間進行自我成長與進修,並加強與他人的連結。John Maxwell 曾說過,人與人的連結可以幫助你更快速達成目標。如果你現在有任何目標,人際連結就是一個加速器,能有效推動目標的達成。
因此,接下來的重點就是立即行動、善用時間,專注於有生產力的事情。下一篇內容再見。